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崇高与雄浑:中西美学思想互鉴中的融通与分叉

[复制链接]

543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59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8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家一指》从一开始就对诗之为诗予以总体概括,认为“诗,乾坤之清气、性情之流至也”,以表明对诗的探索并不局限于作诗的具体方法,更重要的是成为表达“道”的方式,诗歌的创作过程体现的正是阴阳转化的过程。整体意义上的“大象”不可以“形貌”方式描述,却依旧拥有自身的内涵,中国思想将这一内涵指向有无相生的阴阳变化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59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8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认知意义上的“感性”相比较,美学意义上的“感性”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不同特点,前者主要关注对“事物”的感受,后者则集中呈现对“生命”的感受,近代思想以趣味概念指称这一感性状态,乃在于趣味在其词源学上归属的“可触性感觉”从根本上被当作生命的表征。正是这一点,让感性不再只是被动的、有待被规定的感性,而是呈现出足以与理性相抗衡的独立品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59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8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与审美相关的感性还呈现出鲜活的生命,从而拥有自身的普遍依据与独立身份,那么这一存在方式便不单纯指向对“形式”的呈现,而且内含对整体性自身的呈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59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8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雄浑所彰显的“积健为雄”,亦不单纯指向乾阳之气,而是通过“反虚入浑”,将“性情之流至”内含其中,成为审美意义上的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59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8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面,崇高与雄浑凭借对感性能力的解说而获得自身的呈现;另一方面,这两个概念在呈现自身的同时,也通过感性能力而实际参与了审美存在的建构,并构成这一建构过程的重要环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59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8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冲淡通过“妙机在微”着重显示的是这一整体性的形式特征,那么雄浑则通过“积健为雄”而指向整体性自身的呈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59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8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本质上讲,强化不同能力间的“对立”,显然不是消极意义上的无奈接受,而是内含积极的意义,因为正是通过这一内含对立的统一,审美存在的整体性才得以呈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3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593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8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强调不同运行状态之间的界限与对立,构成了中国思想的本质特征,也成为努力的方向:通过对不同与对立的融化,以呈现真正的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104万

回帖

384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大别山峰和《中华诗人》杂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84804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4-10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作耐品,彰显笔力。赏学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6 17: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