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井里的泥鳅 于 2015-12-10 21:16 编辑
长安暮色锁烟霞,夜幕流光说帝家。
鼎盛西周姬历子,昌隆唐代李渊花。
城楼气势雄盘踞,地域风情古远遐。
玉兔偷睛更漏喜,灯辉人界美中华。
也来侃几句,诗一旦定下题目,你心中就决定了要写什么,写的过程,就是表达的过程,所以我一直重视诗的表达作用,这首诗,作者着重要表达的意象是曾经作为大唐盛世的首都、长安,现在的西安,夜晚的雍容华贵、鼎盛富强。作者化了很大功夫,罗列了许多辞藻,其中有现成的,可能也不乏自造的,比如这个“李渊花”,但这些罗列起来的辞藻所组成的诗句给人的映像却是零乱的,没有能组成一个完整的意象,而诗词中的意象是诗词美感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
下面我们来逐句讲解一下这首诗,
“长安暮色锁烟霞,夜幕流光说帝家。”长安的暮色锁作烟霞,在夜幕的流光下说著曾经的帝王家,这样的句字非是不丽,只是上下句似乎就只说了一个事,长安的夜色很好,作为诗的语言来说,要求精炼,作者反复运用同一意象的词句就为了叙述长安的夜色很好,不但零乱,也浪费了诗要表述的空间。
“鼎盛西周姬历子,昌隆唐代李渊花。”这联承上句而来,上句用很烦费的句子写了长安夜色的美丽,这句写它历史,由眼前的景转向历史的深处,是由实转虚,这个很好,虚实的转换,是一个好的写手所必具的水准。但我还是要说,这句写砸了,砸在哪里?西周在奴隶社会中无疑是一个鼎盛的时期,唐代在封建社会中同样是一个鼎盛时期,这个,无可非议。姬、周的国姓,李渊、唐朝的创始人,这些都有据可查,是真实的,接下来的“姬历子?李渊花?”就让人迷糊了,在没有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只能说是硬凑了,即使不是凑,这样的句子,也丝毫不能给人带来诗句的美感。
“城楼气势雄盘踞,地域风情古远遐。”这句又是实写,但,丝毫没有新意,只是在已有的熟语上稍加减削,古、远、遐、看看,字意是不是很近,您可真够土豪,在短短的七字句中豪用三个字来说一个“远”或者“遐”就能说完的意思。
“玉兔偷睛更漏喜,灯辉人界美中华。 ”一首诗的优劣,尾句占有很大分量,使人一览无余的句子,定非好句,更不是好的结句,曾经听过熊东遨先生的讲诗,诗不要自己把他写尽了,要把自己想写的,留给读者去想。抛开这跟尾联的生硬、不畅不说,这跟尾句,丝毫没有让读者能有想的余地。呵呵,今天说多了,不对之处,望包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