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明清诗自注“借唐人句”现象考论

[复制链接]

5528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334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禹域之内,尽管人事代谢、梓泽丘墟,但过去的人世、空间会留下众多地标性的遗迹供后人怀古凭吊。唐人既已于某处名胜留下题咏,那么明清人在登临之时,便面临着如何回应既有唐诗这一难题。明清诗自注“借唐人句”的传统,为诗人开出了新的可能——既然难以回避,不妨径借唐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28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334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28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334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清诗人在某一时空中的遭际与感受,可能唐人早已入诗;在明清诗人看来,自然会有“前人之述备矣”的失落感。不过,他们没有陷入萧子显所谓“若无新变,不能代雄”的倔强,而是承认唐人的先得我心。于是,借用唐句,更见“适与事会”的理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28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334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借唐人句,实际效果也便是用唐诗的思想、形式表达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28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334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公化”“习语化”的诗句,一方面,承载“风谕之义”,其“个体表达一定要有普遍的意义或代表性才是有价值的”;另一方面,则已然淡化了“以个体性和著作权为主要特征的作者”之识别,而是应当“在情境中取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28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334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诗学语境中,“家常语”尽管浅显甚至通俗,但简洁明了、说理朴素,往往又是某一情境最熨帖的表达,几于无可替代。唐诗有些佳句极为朴素,却道出了人生经历中恒久的体验,无论明清人甚或当下,都能得一“了解之同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28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334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微妙语”,唐人也称为“秀句”,或内含义理之警策隽永,或外现文辞之清新俊朗。这类秀句,往往更容易从全篇中跳出,独立传播,进而演进成具有公共知识性质的习语——一句诗,既是整个诗歌文本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却又是独立圆足的文本单元。明清诗“借唐人句”,往往会摘取唐诗中这类“事理俱惬”的秀句,与古为邻,与古为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28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334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微妙语”的习语化的诗句,具有诠释层面的开放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28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334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复《长安怀古》其九
中原鹿走同谁逐,白水龙潜未可攀。
秋日女华春日柳,秦时明月汉时关。
数奇飞将驽骀下,万里封侯指顾间。
行到霸陵应痛哭,往来射虎傍南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28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334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清诗人所借来的唐句,也会因之而容受更为开拓化的诗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7-19 04: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