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艾虎 于 2016-3-23 23:09 编辑
几度和风草色新,枝头少见旧时痕。
双双紫燕穿帘入,对对黄鹂与柳亲。
桃蕊灼灼迎丽日,兰香阵阵醉游人。
一年四季如流水,吾辈珍惜莫负春。
在太湖论坛知道这首诗,仔细看了麻编的点评,看到各位产生了一些误会。我也想滥竽充数谈谈个人对这首诗的一些看法。这首诗,从音律上看,“惜”、“灼灼”出律,这两个字取自诗经“桃夭”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古字华字通花。但是这两个字虽然出律,如果改成夭夭则合律了。但是作者没注明是七律,我们可以忽略。可以用古风的角度去赏读这首诗。从诗意上看,首句是说春天来了,草木当然是焕然一新,既然是焕然一新了,那么不见“旧时之痕自属当然了,颔联和颈联,是对春景的进一步拓展。颔联描述的是动态的”紫燕“和“黄鹂”,紫燕的轻巧,黄鹂的悦耳使得整个诗意活络起来,其中黄鹂也许作者是化自“两个黄鹂鸣翠柳”之句。颈联继续描述春景,兰的香,桃花的明艳和兴味十足的游人把整个春景推向高潮了。中二联不仅有动感的鸟儿,悦耳的声音,更有色彩明艳的花儿,使得盎然的春意尽显笔端。尾联则是抒情,在这样的春天里,作为诗人难免有一番感概,冬去春来季节变换,作者产生岁月如流的感受,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虽然是一年的开始,然而我们不可以在开始的时候就懈怠自己,而是更应该百倍去珍惜,而不应该辜负了这美丽的春景,这我想就是本作的立意。从遣词用句上看,本作没有生硬和晦涩的词句,从架构上看,很紧凑而不松散。诗词发于心而寓于文,把自己最真实的情感用最精准的语句表达出来我看也算好诗,矫揉造作的诗词我看并不是好诗词。就是前人大家,其实诗词有时候词句上,创意上也是普通的,比如杜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也是杜甫造访这位黄四娘而作的诗,也是写春天的诗,这首诗毫无雕饰,语言质朴亲切,但是无疑诗一首好诗。班门弄斧说了这么多,请各位别误会,权当交流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