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8-28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1、事业成不成,在人不在地。刘邦困守汉中,最后仍能成大业,可见地理不是决定因素。四川虽偏,但并不能由此推断在此成不了大事,这是一个复杂问题,不是单一因素可以决定的。
2、孟昶降宋的积极意义可疑,后来两年的蜀乱以及王小波、李顺起义就是证明。
3、国破家亡的事与老百姓密切相关,岂是皇帝一家的事?你不知每一次天下大乱中国的人口会锐减60%以上?多的时候达到了90%?没有国家,犹太人最终走进了希特勒的焚尸炉,所以现在的以色列才要苦心经营那弹丸之地。看看近日伊拉克北部那些少数族,快灭族了。先有族群才有个体,为了族群利益是可以牺牲个体利益的,看看蚂蚁、蜜蜂的族群与个体关系,不是很明确吗?
4、读史得尊重历史,这是一个基本态度,不能心中先有个意见,然后再去找证明。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实在好,不妨细读。
多谢您的临帖,以及积极的讨论,话说能和俺作那么细致的讨论的,除了诗渡的几个朋友,其他还真的比较少。看来先生的确在这方面有很深入的研究。
对于您的见解和意见,不妨做几点回复,当做交流,不一定正确,咱反正是探讨嘛,您说是不?
第一点、虽然人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人和是放在最后一位的。天时咱就不说了,与本话题无关,地利问题,咱看一下,中国几千年来,由北向南,统一中国的,举不胜举,咱就不说了,但由南向北统一中国的有几个?唯独一个,朱元璋。这说明了啥?从中又可以总结啥规律?因此,虽然不是单一元素,但从历史规律上来说,是有得可以研究的。
第二点、所谓积极意义,是指后蜀统治者本身的决策,对后世所带来的影响的角度而言的,至于您说的后两年的动乱,那又是另一个概念,另一回事情了,不能混为一谈。为啥呢?即使是清朝统一中国了,明朝还有残余势力折腾了上百年呢,把蒙古人弄出去,北元势力,还和朱元璋和朱棣折腾了许久许久,这是任何一个改朝换代的情况下必然出现的问题。
第三点、您的前提条件,是国破家亡,而俺的前提条件,国首先是不破,而是兼并,也举例说明,朝鲜,历来都是中国的附属国,朝鲜称呼中国,一向都是天朝,史书记载,朝鲜有一个地方,叫大报坛,这个坛是干啥的呢?是纪念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朝鲜战争,明朝万历天子派李如松、麻贵等将领,帮朝鲜人民抵抗日本的事迹。(当然,这个大报坛现在已经没了,为啥没了,大约是政治原因)。啥意思呢?弱国统一于强国,在没有联合国协调组织存在的情况下,在“和平发展五项原则”没有出炉前,这是一种必然的现象。这么说也许残酷,但是历史规律,不是靠人的感情可以改变的。相反,您说的“天下大乱”,问题是为什么乱?是因为弱国的统治者,不甘心屈服于强国(注意,是统治者,不是老百姓),所以才会乱,而因为乱,才会出现人口锐减百分之60以上,所谓这百分之六十的死亡率,是统治者折腾出来的,他不折腾,就不会死这百分之六十的人。这恰恰才证明了我在文中的观点。
4、俺写文章,从来自己没有主观意见,您若是看了俺其他的帖子,就知道,俺的主张是:评论历史,一定不能坐着评论,首先得要站起来,为什么站起来,因为“屁股决定脑袋”,咱不妨让屁股离板凳更远一些,让脑袋更清醒一些,虽然站着说话,不腰疼,但至少保证了脑袋不疼。还是举例说明:若咱们现在去评价英法百年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或是现在伊拉克和美国的那点破事儿,可能是最客观的,为啥?因为站在了第三者的角度,与自身利益无关,所以更客观。这就是屁股和脑袋的问题。
大抵就这些吧,说得不一定都正确,可能可以参考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