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代天骄 于 2016-9-1 15:45 编辑
【背景】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楼主好像做过一段新韵部落首版。诚如是,则尊驾今来本版发个平水实在有点不合时宜。诗韵的本质乃是声韵,得有人能按所标注的诗韵读得出听得懂才作数滴。作为全国性的诗韵,尤应如此。 依某之见,这首其实就是一首新声韵嘛。若将“八年”看成专有名词,此处出律其实无妨;既然诗题已然言明“八周年”,那么此处改用“累年”、“数年”之类也未尝不可,这样不就合律了吗?当然,也完全可以将首联对句重新组织,干脆不提八年事。 总之,楼主以前新韵部落首版身份在此标注平水韵实在令人费解。” 王春香先生答曰: “谁的马甲?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宜作为挡箭牌——答王春香先生 王春香先生好! 先生如此回复端的有趣,不过多少还是有些感到遗憾。谁的马甲不重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能作为挡箭牌才重要。鉴于在前帖中已然交流不少,如果您只是一般诗友,那我大可不必多此一举,如果您只是一般版主,我也无意添此蛇足,可您毕竟曾经做过新韵部落首版,那就得简单掰扯一下了。 业内有个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所谓方针,其实不过挡箭牌而已,双轨并行违背基本韵理姑且不论,倡今知古也远未落到实处。新韵阵营对此诟病多多,料想先生应该清楚。在下真的不愿看到新韵同仁诸如此类的不经意引来旧韵阵营诟病,为新韵大局计,有关新韵论坛和新韵版块的主事者理应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有一种使命感、紧迫感才是。 韵乃声韵,斯为基本韵理。声韵声韵,没有声哪有韵?从这个意义上说,并非在诗作中用了一个或几个入声字便是采用平水韵了,得有人能按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读得出听得懂方可作数。平水韵语音系统基于中古读书音,那是曾经活跃于彼时读书人和官场人士舌间耳畔的活的声韵,而今却只剩一张纸面上的平水韵表了。我坚信,不仅尊驾读不出听不懂,这个世界上其实也没人能够读得出听得懂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对此,与王力先生齐名的古音韵大家郑张尚芳先生曾经有过专门研究,结论是中古读书音已然无法确切可读。当然可以通过构拟尽量还原,但构拟出来的中古音究竟是不是那么回事,其实谁也说不清楚,毕竟死无对证嘛。享誉世界汉学界的著名古音乐学家尚且如此,一般诗者就更是力所不逮了。也曾有诗友以百万重金公开悬赏平水韵大师,迄今无人应征,这是悬赏原帖: 【特别说明】绝非戏言。韵乃声韵一言九鼎,愿以人格担保兑现。 悬赏启事 愁容惨淡倩谁疼,平仄拈来咏不成。 百万资财任挥霍,但求教我宋唐声。 由此可见,时下确实无人能读得出听得懂中古平水韵了。尽管我也像许多朋友一样感到十分遗憾,可是严酷的现实在那儿明摆着,奈何?从这个意义上说,时下所谓新声旧韵之争的实质其实是有声与无声之争。唐诗是曾经能读能诵能吟能唱的,时人再怎么不济,当代近体诗或曰格律诗总该读一读吧,否则又如何体现其有别于其它诗体的独到音乐美呢? 这里显然有个韵观问题。一些旧韵朋友的确不谙基本韵理,曾有不只一位首版级别的资深旧韵诗友就亲口说过:平水韵不过是供圈内人玩的。毋庸讳言,新韵诗友中旨在玩乐者也大有人在。就一般诗词爱好者而言,这些都无可厚非,总比搓麻将之类强得多嘛。但是,版主以上尤其是首版以上级别的诗友则不宜作如是观,须知,振兴现代民族诗词文化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如果大家为诗填词都是为了玩,那振兴诗词岂不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又怎对得起诗人这一神圣的称谓呢? 借此机会,也衷心希望真正有志于为诗的所有新韵同仁立足再高一点,眼界再开一点,心胸再大一点,并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新韵诗者和新韵诗词形象,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大处不可糊涂,小处不可随便,而一旦有机会面临着仁德时,却又当仁不让于师。窃以为,卸任、在任、拟任版主以上级别的诗友尤当如此。 如您所知,现在整个新韵阵营团队意识欠佳,有如一盘散沙,新韵组织和新韵诗者数量固然不少,却因长期难于进行有效沟通,一直处于各自为战状态。由于新韵资源尚未进行有机整合,未能形成有效合力,难免被各个击破。此等教训已然不少,无须赘述。也正因此,在下才班门弄斧,不揣冒昧地拉杂了这么多。未知先生以为然否?以上所及如有不当之处,欢迎王先生并众位诗友不吝指教。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