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古音韵大家纵论《切韵》音及其性质(特别邀请金筑子先生

[复制链接]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发表于 2016-11-2 19: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尽管生活在东鲁,但是教学生《诗》、《书》也好,执礼也好,都是用雅言而不用齐鲁方言的。
……
春秋时期天下还没有统一,怎么会有各诸侯国共同的雅言?

点评

春秋属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大周一统天下多少年?你们兄弟分家了,就连语音也改了吗?韩赵魏分晋,就各自另造一套语音吗?春秋战国还不是同样道理?孔子周游列国难道还要带个翻译不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21: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发表于 2016-11-2 19: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秦始皇统一天下才做到书同文,春秋时各国文字都不同,怎么有共同雅言?

点评

图图还得补名词解释的课?为什么叫雅言不知道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1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11-2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2 19:20
再说秦始皇统一天下才做到书同文,春秋时各国文字都不同,怎么有共同雅言? ...

图图还得补名词解释的课?为什么叫雅言不知道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11-2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张尚芳先生的这一观点,实际就是单一音系论。音韵学界对单一音系论存有三点质疑:一,《切韵》编者无一能讲长安话;二,当时的文化势力还不足以使长安音成为全国的标准音,即所谓“雅言”;三,经从文献上考证,其时长安方言音系统,比陆法言所编撰的《切韵》简单的多。

点评

切韵是传承潼关以东的上古洛阳音,不是潼关以西的长安音。隋朝的文化中心也不是长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20: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11-2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张尚芳先生的说法与陈寅恪先生观点是一致的。陈寅恪在其《从史实论切韵》一书里说:”《切韵》内所列的字音,实以东汉曹魏西晋时代洛阳京畿之旧音为主要因素。“;”洛阳者,东汉曹魏西晋三朝政治文化之中心,而东晋南朝之乔姓高门,又源自数百年来一脉绵延的仕族,则南方冠冕君子所操之北音,自宜以洛阳及其近傍者为标准矣。“郑张尚芳只不过把陈寅恪所说的从东晋时代开始,南方学者因袭了曾盛行于洛阳皇室的吟诵经典与文学的传统,而南徙的北方文士仍然保存着旧的读音,这就是《切韵》分类的基础。进一步引申为洛阳皇室读音是国家标准语言“雅言”罢了。但我们发现:《切韵》所分的韵类,并不完全跟洛阳旧传统相同。这可以证明,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11-2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6-11-2 20:07
郑张尚芳先生的这一观点,实际就是单一音系论。音韵学界对单一音系论存有三点质疑:一,《切韵》编者无一能 ...

切韵是传承潼关以东的上古洛阳音,不是潼关以西的长安音。隋朝的文化中心也不是长安。

点评

有人提出是以洛阳,长安两地音系为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20: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11-2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金建 于 2016-11-2 20:57 编辑

《切韵》兼该南北方言的音韵区别的另一佐证是《切韵》里的许多南方色彩在现代汉语南方方言里仍有所反映。比如:1,四声系统仍旧保存在潮州,温州跟粤方言中,只是因为声母的清浊关系导致声调有分裂现象;2,韵尾辅音-p,-m,-n,-k仍旧保存在潮州,厦门,粤语与梅县(即闽南话与客家话)方言中;3,《切韵》里有两组韵类,分别叫做三等韵,四等韵。从历史上来看,三等韵的来源是低元音,四等韵的来源是几个音高不同的元音;经由音变,这些元音合并成为一类。“宵/萧”,“祭/霁”的区别,现代任何一个地方的方言都无反映,但在浙江金华的吴语跟义乌话里,舌尖声母的字里头仍保存“盐/添”,“仙/先”的差别。

点评

除了“盐/添”声母不同,“仙/先”“宵/萧”“祭/霁”韵书显示同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21: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11-2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11-2 20:34
切韵是传承潼关以东的上古洛阳音,不是潼关以西的长安音。隋朝的文化中心也不是长安。 ...

有人提出是以洛阳,长安两地音系为主。

点评

高本汉认为主要是长安音,但包括陈寅烙、郑张尚芳等人在内的多数学者认为以洛阳音为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4 16:03
看看地理书吧,洛阳长安隔好多山脉呢,远不如洛阳跟山东密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21: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11-2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6-11-2 20:55
有人提出是以洛阳,长安两地音系为主。

看看地理书吧,洛阳长安隔好多山脉呢,远不如洛阳跟山东密切。

点评

我们知道《诗经》的音系是以长安为中心的北方语言为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21:13
应该不是以地理划分,而是以政治与文化中心来划分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21: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11-2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6-11-2 20:53
《切韵》兼该南北方言的音韵区别的另一佐证是《切韵》里的许多南方色彩在现代汉语南方方言里仍有所反映。比 ...

除了“盐/添”声母不同,“仙/先”“宵/萧”“祭/霁”韵书显示同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30 21: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