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蓬草

[作品赏析] 苏辛的爱情之歌--世界最古老的爱情诗

[复制链接]

62

主题

3056

回帖

9596

积分

论坛贵宾

Rank: 5Rank: 5

积分
959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蓬草 于 2016-11-5 11:25 编辑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11-5 08:29
那么,具体在那个作品的问题上,最能说明问题的,应该就是那个作品的原文注明了“诗”的字样,最起码,楔 ...

对于这一点我的看法不同。就拿诗经来说,在孔子进行整理之前,也不一定305首中的每首都冠有诗的字样。恐怕大部分都不是这样。孔子在编辑《诗经》时,是否也对原文作了删改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3308

回帖

93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317
发表于 2016-11-5 08: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他根据楔形文字原作进行的直接论证,而不是根据他的翻译。如果他根本就没有经过论证,只是给出了一个他自己的翻译文本,实际上根本不能说明问题。

点评

在我们不能阅读苏美尔文字的情况下,只能认为他的译文目前了解这个问题的最好的途径。在世界上,研究苏美尔历史和文学的人还是有的。在没有同行质疑的情况下,我选择相信英文译者是做到了最大的努力来表达原作的原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08: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3056

回帖

9596

积分

论坛贵宾

Rank: 5Rank: 5

积分
959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11-5 08:46
仪式上的颂歌。

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3056

回帖

9596

积分

论坛贵宾

Rank: 5Rank: 5

积分
959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蓬草 于 2016-11-5 11:27 编辑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11-5 08:51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他根据楔形文字原作进行的直接论证,而不是根据他的翻译。如果他根本就没有经过论证,只 ...

在我们不能阅读苏美尔文字的情况下,只能认为他的译文是目前了解这个问题的最好的途径。在世界上,研究苏美尔历史和文学的人还是有的。在没有同行质疑的情况下,我选择相信英文译者是做到了最大的努力来表达原作的原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3308

回帖

93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317
发表于 2016-11-5 09: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蓬草 发表于 2016-11-5 08:47
进一步的研究要靠懂得苏美尔人的研究者。目前来说,似乎还没有人依据原文做出过任何质疑。懂得苏美尔文又 ...

没有专家“质疑”,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专家同样不是万能的,当然,您愿意相信,在下也尊重您的态度

点评

在研究工作中,同行的评议不是完美的,但却是至关重要的。在没有同行质疑的情况下,采取原作者的意见是最好的办法。质疑需要拿出证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09: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3056

回帖

9596

积分

论坛贵宾

Rank: 5Rank: 5

积分
959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11-5 09:00
没有专家“质疑”,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专家同样不是万能的,当然,您愿意相信,在下也尊重您的态度 ...

在研究工作中,同行的评议不是完美的,但却是至关重要的。在没有同行质疑的情况下,采取原作者的意见是最好的办法。质疑需要拿出证据。

点评

本来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讨论了,想想还是多说几句 那段楔形文字到底是不是诗,最起码要通过切实的论证,对不对?而那位翻译者的论证过程是什么?“我很快意识到我是在读一首诗,它分成段落,它歌颂美和爱情,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09: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3056

回帖

9596

积分

论坛贵宾

Rank: 5Rank: 5

积分
959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11-5 08:40
百度翻译的:

新郎,亲爱的我的心,

谢谢。我查寻的不够彻底。

百度的翻译似乎是机器翻译,漏掉的一些词,有几个句子成了片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3308

回帖

93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317
发表于 2016-11-5 09: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豌豆角 于 2016-11-5 09:31 编辑
蓬草 发表于 2016-11-5 09:05
在研究工作中,同行的评议不是完美的,但却是至关重要的。在没有同行质疑的情况下,采取原作者的意见是最 ...

本来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讨论了,想想还是多说几句 那段楔形文字到底是不是诗,最起码要通过切实的论证,对不对?而那位翻译者的论证过程是什么?“我很快意识到我是在读一首诗,它分成段落,它歌颂美和爱情,一个喜悦的新娘和一位名为苏辛的国王(他在将近4000年前统治了苏美尔土地)。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它时,它的内容没有一点错误。在我手中握着的是人类之手所写下的最古老的爱情诗之一。”。其中对论证有效的成分仅仅是“分成段落”,对吗?那么,您真能同意“分成段落”的文字就是“诗”了?好了,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不妥处,还请见谅

点评

是否也可以反问一下,孔夫子在整理《诗经》的时候对每一首诗都做过你要求的那种论证了吗?他对流传的原文有没有删改? 对于苏美尔文学(早期的就是诗),还是有扎扎实实的研究的。比这更古老更长的史诗就不止被翻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5 10: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3056

回帖

9596

积分

论坛贵宾

Rank: 5Rank: 5

积分
959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蓬草 于 2016-11-5 11:29 编辑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11-5 09:29
本来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讨论了,想想还是多说几句 那段楔形文字到底是不是诗,最起码要通过切实的论证 ...

是否也可以反问一下,孔夫子在整理《诗经》的时候对每一首诗都做过你要求的那种论证了吗?他对流传的原文有没有删改?

对于苏美尔文学(早期的就是诗),还是有扎扎实实的研究的。比这更古老更长的史诗就不止被翻译了一次。学者们根据不同来源的泥板进行反复比对,将其翻译成英文,但还是有残缺之处。这些学者是相当严肃的,尤其是在那个为学术而学术的年代。我们所尊敬的陈寅恪和季羡林这样的大学者当时都到欧洲去学习古文字。至于这首诗,可以肯定的是,至少还有其他学者研究过。载有这首诗的泥板连同其英文译文至今还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里展出。据我所见到的英文介绍,未见到有人质疑这个作品是不是一首诗。如果要质疑,那就首先应该把现有的英文文献都读一遍,然后在看哪里可以质疑。我翻译的这篇文章不是学术专著,只是向一般读者所做的介绍。同样,这里所说的也诗一个介绍,希望提醒有志于深入研究的朋友进一步追根朔源。同时,普通的诗词爱好者也可以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作品。我在这里只负责力所能及地提供我所知道的信息,提供有用的线索。

至于对待这个作品的看法,诗友追问,不得不答。回答则必须表明自己的观点。并非强迫任何人接受本人的观点。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3056

回帖

9596

积分

论坛贵宾

Rank: 5Rank: 5

积分
959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豌豆角 发表于 2016-11-5 08:45
与您的翻译完全无关,因为您是翻译一首又确切标注的英文诗。您提到“尊敬”的问题,也非常有趣。他的努力 ...

谢谢您对我的肯定。 我提到“尊敬”是因为您的质疑中有怀疑作者不实事求是的意味,至少我的感觉是这样。如果没有这个意思那就好。

我认同这个作品是一首诗倒主要不是因为我尊敬这位学者。我阅读了英文,认为这的确是一首诗,不少朋友也认为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实际上这首诗的结构让我联想到了《诗经》。别的诗友也提及这首诗的质朴与诗经有类似之处。《纽约时报》上也有文章介绍这首诗。此外,英文《维基百科》上也介绍到这首诗,称其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爱情诗”。我个人查寻,也未见到任何英文文章质疑这首诗是否算得上是诗。另外,苏美尔文物(花瓶)上的图,描绘了结婚典礼的情景。上面有祭司的献礼,有歌舞和音乐活动。这是有趣的佐证。

谢谢您的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30 09: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