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5|回复: 7

唐诗是怎样流传到今天的?

[复制链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2-7 13: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秦散文,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简略的中国文学史,无非就是这么几句话。如果去掉唐诗,爱好文学的中国人,估计绝对要崩溃。事实上,今天的中国人还真的差点读不到唐诗,因为无论“普及版”的《唐诗三百首》,还是“专业版”的《全唐诗》,都出现在清代。
           大唐盛世,文学极度繁荣。但唐朝之后,经历了“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尔后宋代有所中兴,之后又是一个蛮荒时代。所以,到明代时,中国的文化基本上折腾得不成样子。
          明代的唐诗又是什么样子呢?少得可怜!比方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号称“孤篇压全唐”。这个“孤”字还有另一层意思:张若虚的“唐诗”一共只有两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人人会背,但王大诗人能找到的作品不过六首。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王勃,写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李商隐,都曾出过诗集,但在明朝都已成为“传说”。“李杜诗篇万口传”,其实李白的诗作在明朝只剩下十分之一,并且真正的“代表作”《鸿猷文》谁都不知道;杜甫的作品更可惜,能见的都是四十岁以后写的……
         “唐诗”都到哪里去了呢?除了战乱,时间还真是一把无情的“杀猪刀”!更要命的是“科技”问题:中国早期的“文学作品”,靠刻在龟甲、青铜器得以保留。后来“科技”进步了,刻成“简牍”,但作家的作品要完整保留下来,得准备几个仓库。纸发明了,还是没有用,唐朝时也只有“卷书轴”,或“经折装”,就是一大捆、一大堆的那种。现在这种形式的图书叫“册页书”“翻页书”,明朝才开始出现。所以哪个作家的作品,要想保留到明朝,那是太困难的一件事。
         唐诗怎么又重新“出现”了呢?因为明朝出现了一个“倒霉蛋”胡震亨。
         胡震亨(1569—1642),海盐人。胡震亨家里不缺钱,也不缺书,但他一辈子只考了举人。胡震亨先是当“教育局长”(教谕),后来升为“县长”(知县)、县级市“市长”(知州)等。胡震亨的文人属性明显,而他又主要生活在天启、崇祯二朝,官场斗争异常激烈,所以老先生只认倒霉,不想在官场混了,主动辞职回家当“编辑”去了。

胡震亨一干就是十年,1635年他编成了《唐音统签》,计一千零三十三卷,成为当时最完整的唐诗合集。之后又用了七年,撰写《李诗通》《杜诗通》两部“专著”。没有胡震亨,唐诗估计是没“命”了。

《唐音统签》离“全唐诗”还很远,所以又出现了第二个“倒霉蛋”——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东涧老人等,江南常熟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第三名进士。成绩这么好,其实很倒霉:之前还有更好的传闻——他是状元。

钱谦益进入官场,明朝的党争已经蜂起。所幸钱谦益入对了党,成为东林党的一员。可惜的是,巨无霸式的大党,最终被参政小党们给算计了。党员钱谦益同志不受点牵连,肯定也没啥道理。钱谦益老父亲这当儿归天了,他便按例丁忧回乡。结果,三年的假期被放到了十年,直到泰昌皇帝即位,钱谦益才接到通知上班。但班只上了一个月——不是钱先生犯错了,而是这位皇帝永远下班了。三年后,东林党胜出,钱谦益被任命为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读学士,负责教太子读书。但仅过了一年,东林党又集体下野,钱先生的公务员身份都没保住。折腾到崇祯元年(1628),东林党虽说敌手倒了,自家队伍也被消灭得差不多了。这回,钱谦益被提拔为礼部侍郎,又听说崇祯要公开招聘宰相(首辅),于是决定干票大的。干首辅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礼部尚书温体仁和侍郎周延儒。多年的摸爬滚打,钱谦益的书生气基本都挥发了,心中的道道也累积得差不多了——什么公平竞争,还不如给对手喂点特效药!但火候还是欠点,没有黑掉别人。最终,那二人联手了,钱先生自己差点被黑了性命。据说换了50个宰相后,崇祯皇帝还真想起了钱谦益,决定起用他。但送通知的人太磨蹭,李自成的马又跑得太快,通知没送到钱谦益手里,发通知的人就在煤山上吊了。崇祯皇帝一死,作为在野的东林党首,钱谦益的灵感来了。但是,他没抓住机遇——想拥戴的潞王落选,自己也成了福王的反对派。最后,钱谦益只好找马士英,弄了个礼部尚书。

南明弘光朝太短,钱谦益投降了满清,并找了著名妓女柳如是过日子。经历太多,钱谦益也想通了,决定干件名流千古的事:编“全唐诗”。编到数百卷,钱谦益彻底“倒霉”——身体不行,与世长辞。

钱谦益事业未竟,第三个“倒霉蛋”出现了——季振宜。
       季振宜(1630—1674),泰兴人。季振宜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浙江兰溪知县,升刑部主事,迁户部员外郎、郎中。顺治十五年(1658),为浙江道御史,巡视河东盐政。

季振宜官当得不错,为什么也是“倒霉蛋”?因为他比前几位更倒霉,直接把命给弄没了:季振宜死因不明,或卷入康熙朝夺嫡之争而死。水太深,真相就难为外人所知了。

季氏家族家学渊源浓厚,季振宜是著名的藏书家,版本学家、校勘家。季振宜花了十年的时间,在钱谦益的基础上编纂成了《汇集全唐诗》,共717卷160册,收入1859位作者的42931首诗。每年仅诗人的小传,他就要写两百篇。但书稿还送到“出版社”,季振宜坟头长草了。

胡震亨的《唐音统签》,季振宜的《汇集全唐诗》,最后送到了曹寅手里。
          曹寅(1658—1712),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旗人。曹寅十六岁时入宫为康熙銮仪卫,康熙二十九年任苏州织造,三年后移任江宁织造。曹寅应该是个“企业家”,其实也是个文学家、藏书家。他有个孙子叫曹雪芹,大家一看就明白。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等十人奉敕编校唐诗,以胡震亨《唐音统签》、季振宜《汇集全唐诗》为架构,“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诗》——能舞文弄墨,又能承包工程,康熙用人眼光,真是够歹毒的!

曹寅一生风光,怎么也是个“倒霉蛋”?他孙子在《红楼梦》是这样写的: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全唐诗》留下了,老曹家则是这个结局……
发表于 2016-12-7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功不可没,令人景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7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涨姿势,这个资料太好了。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主题

1087

回帖

749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497
发表于 2016-12-8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倒霉出诗人,当今的总体情况也差不多。有的是出身社会底层,所以把当个版主看的很重要。有的是穷困潦倒,把赢得诗名当作自我安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702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3-20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受益匪浅。问好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4-16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文笔隽秀,博识豪情、寄意深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4-16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情逸思飘、音韵自成、气畅志远,学习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4-16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拜读,感谢老师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30 15: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