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炎凉居

【小重山*闲愁】依韵青山暮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5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5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5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2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2-15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丽温润自然

点评

多谢临赏置评鼓励,问好诗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16 10:11
独伫天涯唱晚歌,满腔豪气尽蹉磨。蒹葭舞动作微哦。 犹思倩谁除怨苦,还需待我了烦疴。悠悠桂月照娑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2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2-15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学习问好!

点评

多谢临赏置评鼓励,问好诗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17 14:26
独伫天涯唱晚歌,满腔豪气尽蹉磨。蒹葭舞动作微哦。 犹思倩谁除怨苦,还需待我了烦疴。悠悠桂月照娑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2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2-15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句可以按照   绝句十六种结法,提升一下。诗词都是一样滴!

点评

多谢临赏置评鼓励,问好诗友!怎么提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16 10:13
独伫天涯唱晚歌,满腔豪气尽蹉磨。蒹葭舞动作微哦。 犹思倩谁除怨苦,还需待我了烦疴。悠悠桂月照娑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6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6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临赏置评鼓励,问好诗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6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碎梦阁主 发表于 2016-12-15 21:08
结句可以按照   绝句十六种结法,提升一下。诗词都是一样滴!

多谢临赏置评鼓励,问好诗友!:share:怎么提升?

点评

(1) 以景结情,浑含不尽 诗的灵魂,一在情一在景。情由景生,景与情合,情景交汇,景情相融,诗意方生。所以古人说“诗咏情性”、“诗惟情景”。清人袁枚《随园诗话》谓“诗家两题,不过‘写景、言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16 21: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92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2-16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炎凉居 发表于 2016-12-16 10:13
多谢临赏置评鼓励,问好诗友!怎么提升?

  (1)  以景结情,浑含不尽
   
     诗的灵魂,一在情一在景。情由景生,景与情合,情景交汇,景情相融,诗意方生。所以古人说“诗咏情性”、“诗惟情景”。清人袁枚《随园诗话》谓“诗家两题,不过‘写景、言情’四字”。写景、言情要在绝句区区四句中充分展开,似无可能。倘一意为之,又难免堆垛和平舖之嫌。因之,或寓情于景,或景融于情,或景现而情隐,或情浓而景淡,通常便成为绝句较多採用的表现手法。我们知此,通读唐人绝句时,便可明白为何大多绝句圴以写景为主。诗人的写景,其实也蕴含言情在内。但要构思得巧妙,方称佳作。以景结情,更是历代诗评家称誉最高的结尾技巧。
以景结情,妙在情未说出却以景断之,是为含蓄。
试看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的前三句浓笔写情,从军中宴乐的“换新声”入手,但怎么换也摆脱不了边关的“旧别情”,这种扰得人心烦乱的“边愁”总奏个没完没了,那“听不尽”的到底是怨?是恼?抑或自豪?赞叹?读者正期待诗人把谜底揭晓时,诗人却抛开话题,轻轻宕开一笔,让“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浑景色把所有的混杂声音和斑澜情感拦腰斩断!你自己去思考答案吧。这叫“以不尽尽之”。其艺术风格正如清人叶燮所说的“含蓄无垠,思致微渺”。
绝句中以景结情的表现手法,最早似见于王勃的《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首联写旅思乡愁,“念”归而“悲”滞,情浓难化。而尾联转而写景,以遍山飘落黄叶的景色收结。这便是以景结情。但王诗的收结因第三句的“况”字使首尾两联自然衔接,结句略为平缓,艺术效果不象王昌龄“如截奔马”那么强烈,但于表现手法亦是若即若离,颇耐人寻味。
王勃之后,这种以景结情的结尾技巧更多地散见于五七言绝句之中。李白与杜甫这二位诗坛大家,更是随意拈出用之不着痕迹。如李白的《黃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用“惟见长江天际流”结送别之情、《哭晁卿》用“白云秋色满苍梧”结悼念情,杜甫的《漫兴》九首之六用“碧水春风野外昏”结懒慢情,均有深意而耐人寻味。晚清人梁星海有一首《独夜》“笛声幽怨在天涯,但忆春时不忆家。一月照人凄欲绝,寺墙开满海棠花。”显然步唐人之法甚得韵味:笛声怨而情凄绝,诗人何故忆春不忆家?诗人不言而以花景结句,似给你一头雾水,但微妙之处正是放开一步,以不尽尽之,以景结情更觉诗意浑含不尽。

点评

已改:梦如落絮几飘零,天涯泪,征雁扰心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17 17:36
将你的情感融入景色之内。让读者通过体会 景色的意境来体会你的情感。 这只是打个比方。 虚写 比较含蓄,可以给人 意犹未尽的感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16 21:30
独伫天涯唱晚歌,满腔豪气尽蹉磨。蒹葭舞动作微哦。 犹思倩谁除怨苦,还需待我了烦疴。悠悠桂月照娑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9-10 22: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