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0|回复: 12

【赏析】疏影·苔枝缀玉 宋·姜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3 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苔枝缀玉  ·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
【注释】
疏影:词牌名,姜夔的自度曲
辛亥: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
载雪:冒雪乘船。诣:到。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居住在苏州西南的石湖,自号石湖居士。
止既月:指刚住满一个月。
授简索句:给纸索取诗调。简:纸。
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把玩:指反复欣赏。
二妓:乐工和歌妓。肆习:学习。
《暗香》《疏影》:语出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苔枝缀玉:范成大《梅谱》说绍兴、吴兴一带的古梅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周密《乾淳起居注》:苔梅有二种,宜兴张公洞者,苔藓甚厚,花极香。一种出越土,苔如绿丝,长尺余。苔枝,长有苔藓的梅枝。缀玉,梅花像美玉一般缀满枝头。
⑾“有翠禽二句:用罗浮之梦典故。旧题柳宗元龙城录》载,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夜梦与一素妆女子共饭,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绿衣童子,笑歌欢舞。赵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株大梅树下,树上有翠鸟欢鸣,见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已。殷尧藩《友人山中梅花》诗:好风吹醒罗浮梦,莫听空林翠羽声。吴潜《疏影》词:闲想罗浮旧恨,有人正醉里,姝翠蛾绿。翠禽,翠鸟。晋郭璞《客傲》:夫攀骊龙之髯,抚翠禽之毛,而不得绝霞肆、跨天津者,未之前闻也。
客里:离乡在外期间。唐牟融送范启东还京》诗:客里故人尊酒别,天涯游子弊裘寒。白石是江西人,当时住苏州。
黄昏:日已落而天色尚未黑的时候。《楚辞·离骚》: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⒁“无言句: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⒂“昭君四句: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王建《塞上咏梅》诗:天山路边在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没汉使回,前后征人谁系马?
⒃“犹记三句:用寿阳公主事。蛾,形容眉毛的细长;绿,眉毛的青绿颜色。《太平御览》引《杂五行书》云: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安排金屋:《汉武故事》载,汉武帝刘彻幼时曾对姑母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这里借指梅花。
玉龙哀曲:马融《长笛赋》: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玉龙,即玉笛。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哀曲,指笛曲《梅花落》。此曲是古代流行的乐曲,听了使人悲伤。唐皮日休《夜会问答》说听《梅花落》曲三奏未终头已白,可见一斑。故曰玉龙哀曲
恁(nèn)时:那时候。南唐冯延巳《忆江南》词: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
小窗横幅:晚唐崔橹《梅花诗》: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陈与义《水墨梅》诗:睛窗画出横斜枝,绝胜前村夜雪时。此翻用其意。
.
【赏析】
《疏影》一词集中描绘梅花清幽孤傲的形象,寄托作者对青春、对美好事物的怜爱之情。
.
上片写梅花形神兼美。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开篇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色彩鲜明、幽雅清丽的双栖图。它描绘了一株古老的梅树,树上缀满晶莹如玉的梅花,与翠禽相伴同宿。苔枝与翠禽色相近,都是充满生机的绿,其间点缀着美玉般的梅花,就更显得光彩照人。字里行间不露半个梅字,而梅的形象却浮雕般突现出来了。
.
接着推出第二个画面,是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这完全是用写人的手法来写梅。梅花就是佳人的幻化。相逢在客里,又是篱角黄昏这么一个典型环境,更突出了寂寞的氛围。在这么寂寞的氛围里,佳人”“无言自倚修竹无言这神态,自倚这动作,突出了这位孤高的佳人形象;另一面,也折射了词人在客里怀念情人的孤寂心情。
.
在这种孤寂情绪的支配下,词人想到对方也一定会同自己一样孤寂难熬。下句就借昭君出塞、远嫁番邦之事来抒发这种情感。不惯”“暗忆这两个貌似平常的词,在这典型的语言环境里,就传达出了不寻常的深沉感情。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这就明写出人花幻化的艺术意境。放在月夜归来,就更突出幽独的气质。月夜黄昏照应,照应,幽独无言自倚照应,文字针线细密,情感脉络分明。而幽独一词又是总撮了上片的精髓而成为全词的基调。上片最后这几句是词中重点,写梅花的灵魂。
.
下片换头推开一笔,说明梅花不仅有美的容貌,美的灵魂,而且还有美的行为——美化和妆扮妇女。过片开头的犹记深宫旧事与上片的暗忆江南江北遥相呼应,这是词人想象自己心上人在远方孤寂中一定会时时想起美好的往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是借南朝宋武帝女儿寿阳公主午睡时梅花飘落眉心留下花瓣印,宫女争相仿效,称为梅花妆的故事,喻往事之美好令人难忘。这美好的时光非常值得珍惜,千万不要像无情的东风一样,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但到底往事已成空,如今只留下一片美好的追忆而已。这就正如梅花终于被东风吹落,而且随波去了,不能不怨恨那玉龙哀曲
.
却又怨、玉龙哀曲,可以看作是为梅花吹奏的招魂之曲。这是从音乐这一侧面来申明爱护梅花的重要性。再有,这儿的玉龙是与前篇的梅边吹笛相呼应的,临近收拍,作者着力使《疏影》的结尾与《暗香》的开头相呼应,显然是为了形成一种前勾后连之势,以便让他所独创的这种连环体在结构上完整起来。
.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又从绘画这一角度加以深化主题。《疏影》最后一句的小窗横幅应该是与《暗香》的开头一句旧时月色相呼应的,那么,小窗横幅就既可解释为图画又可解释为梅影了。月色日光映照在纸窗上的竹影梅影,也是一种天然图画,非常好看。《疏影》中所出现的梅花的形象,梅花的性格,梅花的灵魂,梅花的遭遇,寄托了作者身世飘零的感叹,表现了对美好事物应及时爱护的思想。
.
此词笔法极为奇特,连续铺排五个典故,用五位女性人物来比喻映衬梅花,从而把梅花人格化、性格化,比起一般的遗貌取神的笔法来又高出了一层。
.
苔枝缀玉三句用了此词的第一个典故。讲的是隋代赵师雄在罗浮山遇仙女的神话故事,见于曾慥《类说》所引《异人录》。作者用这个典故,入笔很俏,只用翠禽略略点出。读者知其所用典故,方知苔枝缀玉亦可描摹罗浮女神的风致情态,枝上同宿也是叙赵师雄的神仙奇遇。姜夔爱用此典,其《鬲溪梅令》有句云:谩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这个典故,使得梅花与罗浮神女融为一体,似花非花,似人非人,在典雅清秀之外又增添了一层迷离惝恍的神秘色彩。
.
客里三句由同宿转向孤独,于是引出第二个典故——诗人杜甫笔下的佳人。杜甫的《佳人》一诗,其首尾云: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这位佳人,是诗人理想中的艺术形象,姜夔用来比喻梅花,以显示它的品性高洁,绝俗超尘,宁肯孤芳自赏而绝不同流合污。北宋词人曹组《蓦山溪》咏梅词中,有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的句子,也用了苏诗和杜诗的典故。诗词用典,都要经过作者的重新组合与精心安排,姜夔在引出佳人这个艺术形象之前,先写了客里相逢一句,使作品带上了一种漂泊风尘的知遇情调,又写了篱角黄昏一句,这是与梅花非常相称的环境背景,透露了一点冷落与迟暮的感叹,显示了梅花的高洁品格。
.
昭君至上片结句用王昭君的典故,作者的构思,主要是参照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句,被姜夔加以想象,强调昭君但暗忆江南江北,用思国怀乡把她的怨恨具体化了:环佩空归一句也得到了发挥,说昭君的月夜归魂化作此花幽独,化为了幽独的梅花。为昭君的魂灵找到了归宿,这对同情她的遭遇的人们是一种慰藉;同时,把她的哀怨身世赋予梅花,又给梅花的形象增添了楚楚风致。
.
换头三句用的是寿阳公主的典故。犹记深宫旧事一句绾合两个典故,王昭君入宫久不见幸,积悲怨,乃请行,远嫁匈奴,也是深宫旧事犹记二字一转,就引出梅花妆的故事来了。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写出了公主的娇憨之态,也写出了梅花随风飘落时的轻盈的样子。这个典故带来了一股活泼松快的情调,使全词的气氛得到了一点调剂。
最后一个典故是汉武帝金屋藏娇事。莫似春风三句由梅花的飘落引起了惜花的心情,进而联想到护花的措施。这与上片昭君等句遥相绾合,是全词的题旨所在。莫似春风,不管盈盈,直是殷切的呼唤,早与安排金屋,更是热切的希望。可是到头来,还教一片随波去,花落水流,徒有惜花之心而无护花之力,梅花终于又一次凋零了。
.
五个典故,五位女性,包括了历史人物、传奇神话、文学形象;她们的身份地位各有不同,有神灵、有鬼魂,有富贵、有寒素,有得宠、有失意;在叙述描写上也有繁有简、有重点有映带,而其间的衔接与转换更是紧密而贴切。
.
姜夔作《暗香》《疏影》词,的确是自立新意。其新意在于他完全打破了前人的传统写法,不再是单线的、平面的描摹刻画,而是摄取事物的神理创造出了多线条、多层次、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和性灵化、人格化的艺术形象。作者调动众多素材,大量采用典故,有实有虚、有比喻有象征,进行纵横交错的描写;支撑起时间、空间的广阔范围,使过去和现在、此处和彼地能够灵活地、跳跃地进行穿插;以咏物为线索,以抒情为核心,把写景、叙事、说理交织在一起,并且用颜色、声音、动态作渲染描摹,并且多用领字起到化虚为实的作用,这样,姜夔就为梅花作出了最精彩的传神写照。网络

柳弦争钓月 篱畔醉听梅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疏影·苔枝缀玉》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作品。此词与《暗香·旧时月色》是咏梅的姊妹篇,表现梅的高洁、幽独,并借此咏叹作者自己的身世。上片先绘出梅花不同凡俗的形貌,又表现其孤芳自赏的清姿和高洁情怀,再化用杜甫、王建诗意,把远嫁异域不能生还汉邦的王昭君故事神话化,将眷恋故国的昭君之魂和寒梅的幽独之魂合而为一,带有极深的悲剧意味,境界又极凄美;下片则眼前梅花盛开推想其飘落之时,用寿阳公主及陈阿娇典故,寓无限怜香惜玉之意,又借笛里梅花哀怨的乐曲,加深怅惋的感情,末二句想到梅花凋尽,唯余空枝幻影映上小窗,语意沉痛。上片以梅喻王昭君,赞美其绝代姿容,哀叹其客死异域的不幸;下片写春风吹落梅花,欲重觅幽香,为时已晚。全词用事虽多,但熔铸绝妙,运气空灵,变化虚实,十分自如。篇中善用虚字,曲折动荡,摇曳多姿。张炎《词源》极口称道此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评曰:“寄意题外,包蕴无穷。”
柳弦争钓月 篱畔醉听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与词人《长亭怨慢·渐吹尽》为同年之作。是年冬,姜夔载雪访范成大于石湖。他在石湖住了一个多月,自度《暗香》《疏影》二曲咏梅,深蕴忧国之思,寄托个人生活的不幸。
柳弦争钓月 篱畔醉听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家点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咏梅,寄托亦深。起写梅花之貌,次写梅花之神;梅之美,梅之孤高,并于六句中写足。“昭君”两句,用王建咏梅诗意,抒寄怀二帝之情。“想佩环”两句,用杜诗意,拍到梅花,更见想望二帝之切,此玉田所谓“用事不为事所使”也。换头,用寿阳公主事,以喻昔时太平沈酣之状。“莫似”三句,申护花之情,即以申爱君之情。“还教”两句,言空劳爱护,终于随波飘流,但闻笛里梅花,吹出千里关山之怨来,又令人抱恨无限。“等恁时”两句,用崔橹诗,言幽香难觅,惟余幻影在横幅之上,语更沈痛。篇中虽隶事,然运气空灵,笔墨飞舞。下片虚字,如“犹记”、“莫似”、“早与”、“还教”、“又却怨”、“等恁时”、“已入”之类,皆能曲折传神。
柳弦争钓月 篱畔醉听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l6KhypeTm7amr5bFtsiIobGszXjOYZyKmoyQlWVrapprZmSbbGqQwm2XZ5aX3mRmlJLCZJWPYZLBo6eX.jpg


点评

赏学名著!谢谢先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23 18:20
柳弦争钓月 篱畔醉听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3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
学习
谢谢先生

点评

共同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23 07: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湿地闲鸥 发表于 2016-12-23 07:36
赏读
学习
谢谢先生

共同学习!
柳弦争钓月 篱畔醉听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3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赏学名著
谢谢先生

点评

共同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23 2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3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赏学名著!谢谢先生!

点评

共同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23 2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塞北春江 发表于 2016-12-23 08:21
赏学名著
谢谢先生

共同学习!
柳弦争钓月 篱畔醉听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9 23: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