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7|回复: 4

《春江花月夜》为什么是“孤篇盖全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8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2-24 18:48 编辑

《春江花月夜》为什么是“孤篇盖全唐”?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的格律并不难,可分为九个七绝,开头两句不用律句,其余全是律句,但不讲粘对,每个绝句一转韵,但并不是有规则的转韵,写法很自由。
   《春江花月夜》格式来源于宫庭体,张若虚用于写春江月夜,开头很大气,“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即把读者带入一种人的渺小对天地空阔的巨大反差中。闻一多说,“至于那一百年间,梁、陈、隋、唐四代宫廷所遗下了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廷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廷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然而,继《春江花月夜》之后,却再也没有与《春江花月夜》比肩的作品出现,《春江花月夜》不但是“孤篇盖全唐”,“简直是“孤篇盖古今”了。然而,《春江花月夜》如果不是选材描写浩瀚的长江,没有前四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首诗就不会有这样大的名气。花、月、夜到处有,“春江潮水连海平”却是唯一的。说它是孤篇盖全唐,还不如说“春江潮水连海平”这个意境是独一无二的。《春江花月夜》纯粹是对春江潮水的客观描写,就像是一幅长长的画卷,有如清明上河图,不像律诗的诗中有我,注入了作者的主观的情绪。清明上河图只有一幅,春江花月夜只能有这个孤篇。如果有人再用这个格式去写黄河,他也贯入花月夜,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黄河的咆哮气势,那不是宫廷体能表达的。所以《春江花月夜》只能注定是“孤篇”了。
   律诗,八句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对仗与散句有显著的不同,集中反映一个意境即可。排律只要铺陈下去,排列分述即可。古风则要求掷地有声,硬梆梆,豪气直充脑顶!而歌行体则读起来荡气迴肠,虽可以不是律句但必须胜似律句,往复循环,以软绵绵、似重复非重复取胜。古风的承上启下是任意的,或一个韵转或多个韵转。而歌行体则是每一个绝句单元一转韵。
   歌行体在张若虚之后,有白居易的《长恨歌》和吴伟业的《圆圆曲》最为人称道,但《长恨歌》和《圆圆曲》则选择了名人美女的悲剧故事,借美女以反映她们辞所处的那个社会的大事件,这已远远超出了宫体诗的低吟浅唱之音了。
  《春江花月夜》所表达的前提是:这个事物首先是读者早有叹服,早有敬畏,通过作者的反复流韵,反复强调,读者如慢饮醇酒,漫品清茗,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
   我也仿《春江花月夜》写了一首咏花诗,比起写律诗来难写多了,每个字虽可以不讲平仄而看似容易,然其实要用得准确却有时显得极难!曾经几次重起炉灶,反复修改也不满意。现出丑如下:
       滇池春满黑龙潭。
春风先到彩云南,滇池春满黑龙潭。
黑龙潭畔花如海,花香飘浮蛇山岚。
龙潭何以天厚顾,引得东君先足驻。
江南江北雪正飞,彩云之南花千树。
绿竹邀梅水中摇,红茶并柏共云霄。
春风轻拂梅竹影,春阳轻吻茶柏梢。
蜜蜂忙碌花蕊内,松鼠悠闲枝叶坠。
何处流莺啭几声,提醒人间春归未。
梅竹相依梅更妍,茶柏相伴茶更鲜。
绿竹红茶藏曲径,唐梅宋柏逾千年。
梅花茶花争比俏,一路春风佳人笑。
笑声婉转花丛中,人面花心两相照。
千年万年花自红,千里万里人觅踪。
人在花丛人忘返,花伴人丛花蒙胧。
花红惹得春归早,花香沁得春不老。
春深人醉岁月新,岁月长春花长好。

64

主题

84

回帖

11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59
发表于 2017-2-18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呼伦贝尔 于 2017-2-18 23:11 编辑

平甸尘已悠,
徘徊闻花雾。

四句一换韵,每四句一组首句押如上字。记住上面两句,就是:平甸尘已悠,徘徊闻花雾。就大概能记住这首春江花月夜。4X7X9=250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2-21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2-21 10:21 编辑

“孤篇盖全唐”这个说法,现在完全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人提出来的了。
一般都只能够上溯到清末王闿运评价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以及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在之前并没有类似说法。
在我看两位学者的论断,都只能说是证明该诗在宫体诗,或者同时期的作品中的地位。并没有说就盖过全唐的意思。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从我个人来说,这几句是很喜欢的,非常惊艳。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也不错。其他也就不怎么爱看了。

点评

孤篇盖全唐”这个说法,现在完全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人提出来的了。 一般都只能够上溯到清末王闿运评价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以及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在之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1 20:22
瑞丰堂故人来访[/backcolor],门庭增色啊,谢谢好友.顺问周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1 20: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1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山楼主人 于 2017-2-21 20:19 编辑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21 10:12
“孤篇盖全唐”这个说法,现在完全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人提出来的了。
一般都只能够上溯到清末王闿运评 ...

瑞丰堂 友人来访,门庭增色啊,谢谢好友.顺问周二.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1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21 10:12
“孤篇盖全唐”这个说法,现在完全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人提出来的了。
一般都只能够上溯到清末王闿运评 ...

孤篇盖全唐”这个说法,现在完全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人提出来的了。
一般都只能够上溯到清末王闿运评价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以及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在之前并没有类似说法。
在我看两位学者的论断,都只能说是证明该诗在宫体诗,或者同时期的作品中的地位。并没有说就盖过全唐的意思。:v: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9 22: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