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4-9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120读高启诗】
人但称高启之梅花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以毛泽东推崇故也。
余独爱其五绝,清新含蓄,凝练雅致。
如《红叶》云“霜染满林红,萧疎夕照中。曾供写秋怨,流出上阳宫”,
《芭蕉》云“静遶绿阴行,闻听雨声卧。还有感秋诗,窗前书叶破”,
两绝用典皆无斧痕,所谓盐溶于水,但有盐味而不见盐者。
更如《得家书》云“未读书中语,忧怀已觉宽。灯前看封箧,题字有平安”。
五绝之中能跌宕起伏者,上佳之作,况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乐府诸篇,通俗易懂,感世事之沧桑,哀民生之疾苦,直追元白。
高启过目不忘,警敏耿介,十六岁为张士诚上宾,二十三岁归隐,真一时才俊。后再度出仕却以文字狱被诛,朱元璋亲自监斩,砍成八块,至死面不改色,尚有“自知清彻原无愧,盍请长江鉴此心’之句,卒年三十九岁。
纪晓岚称其“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禾农缛丽之习而返之于正,启实有力。”“天才模仿秀”之名号由此而来。
赵翼称其为“(明)开国诗人之冠”,毛泽东则直接尊其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以余观之,皆不如《独庵集序》之语“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高启正是功未竟而身先死,不能跻身李杜元白之列。{:1_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