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好诗的传播
诗,写好固然很难,而传播更为不易。历史上好诗的传播一是自己是官员或在官场上有影响的人。孟浩然是官员,李白是混迹官场的人,他们的诗都传播得很快。杜甫的好诗从数量上要比李白的多,但杜甫因为穷愁潦倒,特别是后来流落到成都及长江一带,他的诗只有自己手抄自己看,要寄出去都难,谁来传播?杜甫的诗是在若干年后才有人发现大好,而此时杜甫已穷死许多年了!
好诗的传播还须名人效应。1945年的重庆谈判,柳亚子知道毛有长征诗,将传抄件请示毛。毛考虑到长征诗的内容不适合当时国共合作的气氛,毛另外手抄了一首着重于描写大好河山和历史人物的词《沁园春·雪》,谦称和柳“诗格略近”,实为考虑到当时正处于颠峰状态的蒋介石可以接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当然是自比,但也可以解释包括蒋介石。
当然,名人效应的前提首先是好诗,然后才是名人产生的传播效应。当时的重庆名人可谓多矣,共产党一方有郭沫苦、柳亚子等;国民党一方有易君左等。但他们虽有文才,而胆略则悬殊,与毛词相比那简直是天上地下,这又说明好诗不是谁都能产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