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24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曲新谱卷十二 双调 简谱注云:用小工调。
新水令 散套、杂剧。作首曲用;偶可联入套中。可增句 有幺篇,用者极少。 杂剧 马致远 撰《青衫泪》
正夕阳天阔暮江迷。。倚晴空,楚山叠翠。。冰壶天上下·云锦树高低。。谁倩王维。。写愁入画图内。。元曲选
十平十仄厶平平。。仄平平,仄平歪去。。十平[歪仄仄/十仄平]·十仄仄平平。。十仄平平。。米十仄厶平去。。
六句:七。。七乙。。五·五。。四[。。/米]五。。
第二句上三字偶有不拘平仄者,不如仄平平起调。广正载元无名氏寨儿中套“收心也合搠渰”为此句又一格。按:此套见阳春白雪。减七乙为六字乃常见之例,渰字可作去声用,并未变律,殊不必另列一格。 第三、四两句本各三字([歪仄仄/十仄平]·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平。。)普通多作五字。 第五句偶有不用韵者。大成载散套乔松千载曲此句仅“郁苍苍”三字,盖原本脱一郁字,实无作三字之理。 末句第二字及第三字,偶有用平生者,俱坏调,不可从。 周德清中原音韵云,此调末句须作“仄仄仄平平。。”按:末句协平韵者仅见三例。元无名氏大元开放九重天套(见阳春及雍熙,即广正所载第五格,雍熙广正作大明,盖明人所改。)云,“齐贺太平年”;紫云亭剧云,“满意宿鸳鸯”,伊尹耕耘剧云,“得志也叩銮舆”。远不如去声韵起调。故吴氏简谱云:“末句不可用平韵收。” 此章例作首曲。散曲偶可联入套中;杂剧不作首曲者仅见西厢若不是张解元识人多折,首曲为五供养,第二曲方为新水令(连幺篇)。又西游记村姑演说折,首曲为豆叶黄,第四曲为新水令。 村乐堂剧用此章为楔子,仅见。
新水令 幺篇 杂剧 王德信 撰《西厢记》
没查没利谎偻儸。。你道我宜梳妆的脸儿吹弹得破。。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他命里福如何。。道我做一个夫人也做得过。。广正
用幺篇者,仅见西厢此曲。第三四两句俱变为四字,余同始调。 “不当一个”四字,雍熙及王伯良、凌初成两本俱未点断,盖连下四字作一句,明是衬字。广正定为正字且于个字旁注协韵,遂似多出一句,今改定。 广正载西厢此曲,(包括始调及幺篇),正衬分析未当,故似与本格不同。学者试以雍熙及王、凌两本参对观之,即可知除第三四两句外,与本格并无二致。
驻马听 小令、散套、杂剧。有幺篇,用者极少。 杂剧 罗本 撰《风云会》
黄道烟迷。。瑞霭盘旋飞凤椅。。紫垣风细。。御香缭绕衮龙衣。。近宫墙杨柳拂旌旗。。傍雕栏花萼迎环佩。。行大礼。。这的是太平天子朝元日。。正音
十仄平平。。十仄平平[歪厶苹/仄仄平]。。十平十厶。。十平十仄仄平平。。十平十仄仄平平。。十平十仄平平厶。。[平厶苹/厶平平]。。十平十仄平平厶。。
八句:四。。七。。四。。七。。七。。七。。三。。七。。
早期小令散套第一三两句偶有不协韵者,不宜从。 前句宜作隔句对,即一对三,二对四;五六两句亦宜对。 第七句平仄可不拘,上两式常用。 第三第六及末句应协去声韵方起调,上声韵是第二着。 幺篇同始调,连用者仅见郑德辉败叶将残套。 栾巴馔酒剧,摘艳、雍熙二本俱有脱误,非另一格。 枕痕一线粉红娇套数次登高曲,绣帘风细套绿暗红休曲,春满瑶台套几度风和曲,皆是驻马听近,(见后),雍熙俱误题驻马听。 此调以整齐为主,故作者皆不多加衬字,且所加衬字亦皆匀称整齐。 南曲亦有此章,大同小异。
沉醉东风 小令、散套、杂剧。 小令 任昱 撰
爱望海,秦山古色。。探藏书,禹穴重来。。舰水边,云门外。。有谁人,布袜青鞋。。休问吴宫暗绿苔。。越国在,残阳翠霭。。
十十仄,平平厶苹。。十十平,十仄平平。。十仄平·平平仄。。仄平十,[十仄平平/仄平平仄]。。十仄平平仄仄平。。十十仄,平平去苹。。
七句:七乙。。七乙。。①三·三。。七乙。。七。。七乙。。
末两字必用“去苹”起调,“上苹”已不足为法,偶有用“上去”或“去去”者,则是坏格矣。 元曲选本王桀登楼剧第三四两句:“虽然是一封书死了荆王。。还得你万言策奏知今上。。”盖以了知二字为衬,而文义似四字句耳。此两句无变四字者,亦不应变。西厢梵王宫殿折,第六句破为三个四字句云:“则愿的梅香休劣。夫人休焦。。犬儿休恶。。”仅见。实则此三句仍是七字,即“梅劣夫焦犬儿恶”也。 追韩信剧第六句下有四字句云:“忽然伤感。默(蓦)上心来。”系带唱,非曲文。 吕止轩颜色天然套那步轻轻曲末两句云:“那的是冤家痛紧恰。。脱了鞋儿缠咱。。”见阳春白雪。紧恰二字连用,又见于此套之拨不断曲。广正误紧为煞,又将恰字属下句,遂以为第六句变七乙,且列为第二格,大误,此句从无变七乙者。
雁儿落 散套、杂剧。 又名平沙落雁 亦入商调 散套 商政叔 撰《彩云声断》
这些时愁闻砧杵敲。。倦听宾鸿叫。。懒将胭粉施·羞对菱花照。。
十平十仄歪。。十仄平平去。。十平十仄歪·十仄平平去。。
四句:五。。五。。五·五。。
四句宜作两对。第二四两句俱协上声韵亦可,但不宜一上一去。 参阅下章得胜令注。
得胜令 小令、散套、杂剧。 得一作德 又名凯歌回,又名阵阵赢 亦入商调 可代尾声用 小令 景元启撰
雨溜和风铃。。客馆最难听。。枕冷鸳衾剩·欣焦睡不成。。离情。。闪得人孤另。。山城。。愿今宵只四更。。
十仄仄平平。。十十仄平平。。十仄平平去·十平十仄苹。。平平。。十仄平平去。。平平。。十平十厶歪。。
八句:五。。五。。五·五。。二。。五。。二。。五。。
各句对否随意;如能以首四句作两联,后四句作隔句对,较为整齐。 曲首可加呀字。 第二句偶有作“十平仄平去。。”者,甚不美听。 右两章在小令为兼带曲,入套数亦须连用。作小令时偶可独用得胜令,不能独用雁儿落;套数反是。入套有分用者,即两曲中间隔以他曲,但较独用者更为少见。 雁儿落带得胜令为常用之曲,又名平沙奏凯歌、鸿门奏凯歌;以上三种名称,小令、南北合套、及纯北套,均可用之,大成云纯北套中不用此名,非是。 又有雁儿落带清江引,雁儿落带清江引碧玉箫,均小令用,作者甚少。 无名氏珍珠马箫声唤起套之雁儿落及得胜令末句俱作七乙,异于常格,因系合套,与下一曲首句重叠故也。 无名氏绣帘风细套有“走词雁儿落”,即雁儿落带得胜令,但多加衬字耳。
乔牌儿 散套、杂剧。散套可作首曲。 散套 杜仁杰 撰
世途人易老。。幻化自空闹。。蜂衙蚁阵黄梁觉。。人间归去好。。
十平[平/仄]厶苹。。十仄[仄平去/平平去/仄平平]。。十平十仄平平去。。十平[平/仄]去苹。。
四句:五。。五。。七。。五。。
此章照例在套中用,作首曲者仅见乔吉一套。 此章音节以拗为胜,故甲格第一、二、四诸句,皆拗句也。一四两句乙式,及第二句乙丙两式,虽各有数例,究属改拗为顺,与本调特点不合,不宜从。 首末两句有协去声韵者,二三两句有协上声韵者,俱不宜从。墙头马上剧首句不协韵,吕止轩半生花柳套第三句不协韵,俱不宜从。 幺篇同始调,用者仅见无名氏纵有阳台套,及墙头马上剧。 朱有燉赛娇容剧乔牌儿首句,原本(见孤本元明杂剧)只有“一年寒暑”四字,盖脱去一字;雍熙乐府本增三字云“一年寒暑惟春令。”不惟大异常格,文义亦不可通。大成举为又一体,非是。 无名氏项娘床上套(见雍熙)乔牌儿是驻马听误题。 七里滩剧有乔牌儿两支,其第一支即辇路傍曲,调名系误题。究系何调?俟考。
滴滴金 散套、杂剧。 又名甜水令 可减句 套数 乔吉 撰《绣闺培养》
他秋水回波·春山摇翠·芳心迎迓。。彼此各承答。。诗句传情。琴声写恨。衷肠牵挂。。许多时,不得欢洽。。广正
十[仄平平/平十仄]·十[平十仄/仄平平]·十[平苹厶/仄平平]。。十仄仄平歪。。十[仄平平/平十仄]。十[平十仄/仄平平]。十[平歪厶/仄平平]。。十十十,十仄平平。。
八句:四·四·四。。五。。四。四。四。。七乙。。
末句七乙,虽例可减为六字,但减者甚少;减为四字者更少。 末句有协去声韵者,仅见玉镜台剧云“看觑得,浑似无物。。”又灰阑记剧云“将去了,我这头面衣袂。。”只此二例,又甚不美听,不必从。 无名氏龙山佛祖套第一支甜水令系乔牌儿,第二支系乔木查。
折桂令 小令、散套、杂剧。又名蟾宫曲、步蟾宫、天香引、秋风第一枝。 小令 卢挚 撰
笑征西,伏枥悲吟。。才鼎足功成·铜爵春深。。敕勒歌残。无愁梦断。明月西沉。。算只有,韩家画锦。。对家山,辉映来今。。乔木空林。。几度西风·感慨登临。。疏斋乐府
十十十,十仄平平。。十仄平平·十仄平平。。十仄平平。十平十仄。十仄平平。。十十十,十平厶苹。。十十十,十仄平平。。十仄平平。。十仄平平·十仄平平。。*
十一句:七乙。。四·四。。四。四。四。。七乙。。七乙。。四。。四·四。。*
第四五两句偶有协韵者,不宜从。 末句之后可增四字句,即照末句平仄,句数多少不拘。散套、杂剧有增至六七句者,小令则最多只见增三四句。 增句每句协韵,惟倒数第二句以不协韵为宜。
百字折桂令 小令 小令 白贲 撰
敝裘尘土压征鞍,鞕倦袅芦花。。弓剑萧萧。一迳入烟霞。。动羁怀,西风禾黍,秋水蒹葭。。千点万点,老树昏鸦。。三行两行,写长空呖呖,雁落平沙。。曲岸西边,近水湾,鱼网纶竿钓槎。。断桥东壁,傍溪山,竹篱茅舍人家。。见满山满谷,红叶黄花。。正是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广正
此即折桂令多加衬字,正衬共一百字,故名。白作之外,未见效者;以其为元人旧制,附录于此。 此曲有阳春白雪、乐府群玉、北词广正谱三本,大同小异,今从广正。一迳,广正作一境,从阳春改。广正所分正衬,微有不合,今依余所定本格改订。阳春、广正俱题白贲作,群玉题郑光祖作。群玉又收郑光祖“飘飘泊泊”一首,既不满百字,亦非折桂令,当是他调误题;陈乃乾元人小令集迳题为百字折桂令,殊谬。
碧玉箫 小令、散套、杂剧。 小令 关汉卿 撰
黄肇风虔。。盖下丽春园。。员外心坚。。使了贩茶船。。金山寺心事传。。豫章城人月圆。。苏氏贤。。嫁了双知县。。天。。称了他风流愿。。广正
十[仄平平/平平仄]。。十十仄平平。。十[仄平平/平平仄]。。十十仄平平。。平平平仄歪。。十平平仄平。。平仄歪。。十仄平平去。。平。。十十平平去。。
十句:四。。五。。四。。五。。五。。五。。三。。五。。一。。五。。
此曲为汉卿小令,见阳春白雪前集北曲新谱 卷四,广正谱误作套数。 二四两句偶有协去声韵者,如西厢梵王宫殿折及老生儿剧,颇不美听。 五七两句偶有用“仄平平。。”者。第六句偶有协仄声韵者,不宜从。 第五句可减为三字(十仄歪。。)如马致远无也闲愁套云“自也羞。。” 第八句可减为三字(平平去。。)如隔江斗智剧云“宫花戴。。” 第八句可改为四字(平平平去。。)如赵天锡小令云“笙箫齐和。。” 第九句可减去,如西厢梵王宫殿折。又可作四字,见广正所引马致远曲。 末句可变七字(十平十仄平平去。。)如隔江斗智剧云“筵前宴乐无妨碍。。” 末句可变七乙(仄仄十,平平平去。。)如秦竹村壮岁乡闾套云“伴靖节,先生归去。。” 此外又有第七、八、九句俱变四字者,只见散套用之,兹列为又一格如下。
清江引 小令、散套、剧套。 又名江儿水 可代尾声用 小令 张可久 撰
红尘是非不到我。。茅屋秋风破。。山村小过活·老砚闲功课。。篱外玉梅三四朵。。
十十仄平平[去苹/平厶]。。十仄平平去。。十[平歪厶平/仄十平十]·十仄平平去。。十十仄十平去苹。。
五句:七。。五。。五·五。。七。。
首句乙式,小令中偶见用者,套数中未见,不宜从。 首末两句后三字皆有作“仄仄平。。”者,坏调,不宜从。 老生儿第四句协平声韵,只见此一例,盖偶然之笔。 此章入小令可独用。亦可作带过曲用:雁儿落带清江引,雁儿落带清江引碧玉箫,楚天遥带清江引,对玉环带清江引皆是也。 大成云:“清江引与南词句法无异。”按:南曲中并无此章,其仙吕入双调之江儿水则与此章句法不同。大成云云,盖因此章可作南曲唱也。吴氏简谱云:“此调南北合套中往往用代尾声。又辄去一凡两腔作南词歌者,但不可施诸北套中也。”观此可明大成之意。纯北套中亦有用此代尾声者,不只合套为然。
步步娇 小令、散套、杂剧。又名潘妃曲 小令 商挺 撰
绿柳青青和风荡。。桃李争先放。。紫燕忙。。队队衔泥戏雕梁。。柳丝黄。。堪画在帏屏上。。
十仄平平平平去。。十仄平平去。。歪去苹。。十仄平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十仄平平去。。
六句:七。。五。。三。。七。。三。。五。。
首句青青和风连用四平,为此章定格;灰栏记云“你道他是高悬明镜南衙内。。”大谬。 第三句偶有用“仄平平。。”者。 第四句第五字偶有用平者,第六字偶有用仄者,皆违本格,不必从。 第四句可变六乙,如商挺小令早是离愁曲,即广正所列第三格。又可变为两个四字(十仄平平。十[仄平平/平仄仄]。。)如雍熙本汉宫秋。变六乙尚属北曲常例;变两四字则与南曲相同矣。此两种变法皆不多见,不必从。 南曲亦有此章,大同小异。其主要异点即为第四句北曲七字,南曲变为两个四字句。吴氏简谱云:“此调大抵用在首支,用散板,但亦可在套数中间。”亦是指南曲而言。北曲虽亦用散板,但只用在套数中间(多为第二支),从来不作首曲用。
落梅风 小令、散套、杂剧。又名寿阳曲,或误作落梅花 小令 马致远 撰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平平厶·十仄歪。。仄十十,仄平平去。。十平仄平歪去苹。。仄十十,仄平平去。。
五句:三·三。。七乙。。七。。七乙。。
庆宣和 小令、散套、杂剧 小令 张可久 撰
云影天光乍有无。。老树扶疏。。万柄高荷小西湖。。听雨。。听雨。。正音
十仄平平十厶歪。。十仄平平。。十[仄平平仄平十/平平仄仄平平]。。去苹。。去苹。。
五句:七。。四。。七。。二。。二。。
第三句甲式末字用平声去声均可;用上声者仅见乔吉燕僽莺僝套。此句乙式用者较少。 末两句须叠。
水仙子 小令、散套、杂剧。亦入中吕、南吕。 又名凌波仙、凌波曲、湘妃怨、冯夷曲。 小令 张可久 撰
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
十平十仄仄平平。。十仄平平歪厶平。。十平十仄平平去。。平平歪厶歪。。仄平平,十仄平平。。平平厶·十仄平。。十仄平平。。
八句:七。。七。。七。。五。。七乙。。三·三。。四。。
首两句宜对。六七两句宜对。 入剧套可代尾声用。 作小令可独用,亦可带折桂令。如带折桂令,则末句须作七乙或六字,折桂令首句即叠水仙子末句。
附录 河西水仙子 小令 小令 杨文奎 撰
好花羞上老人头。年老簪花不自羞。赏花不趁春光秀。。到花残蝶也愁。。广正
四句:七。。七。。七。。五。。
即水仙子之前半。元人未有作者,正音广正二谱俱收之,附录于此。(杨文奎明初人)
庆东原 小令、散套、剧套。 小令 白朴 撰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平平仄·十厶歪。。十平十仄平平去。。平平厶苹。。十平仄平。。十仄平平。。十仄仄平平·十仄平平去。。
八句:三·三。。七。。四。。四。。四。。五·五。。
末两句可减为两个三字(仄平平·平平去。。) 末两句偶有作一四字一五字者(仄仄平平·十仄平平去。。)只见神奴儿及汤式(或云王伯成)十年无梦套两例。 张养浩小令第六句变五字云“惊觉周公梦。。”偶然之笔,未见效者,广正列为又一格,不必。 广正举以为例之“闲乘兴”曲,平仄失律,且有脱字。 大成收雍熙乐府醉舞筵曲,列为又一体。按:此曲见于花柳乡中自在仙套,乃胡十八,雍熙误题庆东原,大成又因袭之。词林摘艳、 北宫词纪、俱收此套,俱题胡十八,广正所列胡十八第二格即以此曲为例,均可证雍熙之误。
沽美酒 小令、散套杂剧。又名琼林宴 杂剧 王德信 撰《西厢记》
门迎驷马车。。户列八椒图。。四德三从宰相女。。平生愿足。。托赖着,众亲故。。广正
平平十仄歪。。十仄仄平十。。十十十平歪去歪。。平平[厶苹/平仄]。。十十十,仄平去。。
五句:五。。五。。七。。四。。六乙。。
第四句偶有减去者,仅见无名氏龙山佛祖套及项娘床上套,似不宜从。 末句偶有协平声韵者,不甚美听。 此章例不独用,作小令须带太平令或快活年,入套须带太平令。参阅下章太平令注文。
太平令 小令、散套、杂剧。亦入正宫 可代尾声用 小令 无名氏 撰
丹脸上,胭脂匀腻。。翠盘中,彩袖低垂。。宝髻上,金钗斜坠。。霞绶底,珍珠络臂。。见娘行舞低。。羽衣。。整齐。。欢喜煞,唐朝皇帝。。广正
十仄十,十平歪去。。十十十,十仄平平。。十十十,十平歪去。。十十仄,十平十去。。仄歪。。仄歪。。仄歪。。十十十,十平歪去。。
八句:七乙。。七乙。。七乙。。七乙。。二。。二。。二。。七乙。。
第二句偶有作“仄平平去。。”者。 第四句偶有减去者,只见小张屠及哭存孝两例,不必从。 第五、六、七三个两字句,文义独立或连贯均可,此种句法谓之短柱。此三句以俱协平韵为佳,上声韵是第二着,去声韵尤不宜用。 短柱有增至四句或减为两句者,但以作三句者居大多数。 正音谱所载无名氏小令沽美酒太平令,平仄多拗,不宜从。 此章无论小令套数,例在沽美酒后带用。入套数偶有独用太平令者,未见独用沽美酒者。 拜月亭之太平令题为阿忽令,诈妮子之太平令题为阿古令,似是此章别名;然阿纳忽亦名阿忽令,上述两剧恐是误题。 不伏老之沽美酒太平令,元刊本薛仁贵之太平令,俱与本调不合,当是误题。
夜行船 散套、杂剧。散套可作首曲,亦可联入套中。有幺篇,用否均可。 散套 马致远 撰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昨日春来。今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正音
十仄平平歪厶歪。。十十十,[十仄平平/仄平平仄]。。十仄平平。十平歪厶·十十十,仄平平去。。
五句:七。。七乙。。四。四·七乙。。
第二五两句作六字者颇多,是固常例;又有作五乙者如赵明道多绪多情套等,作者既少,亦不宜从,因其过于短促也。 吕止轩颜色天然套第三四两句俱减为三字,仅见。 第三句偶有协韵者,不宜从。 末句偶有协上声韵者,不宜从。 无名氏纵有阳台套末句协平韵,更谬。 幺篇同始调,用否均可。(广正幺篇举无名氏纵有阳台套为例,其首句云“多情多情病身。。”)注云换头。按此曲又见乐府新声,首句为“多绪多情病身。。”当是“多绪多情多病身。。”之误,并非换头。遍阅元明作品,此章幺篇皆与始调相同,无换头之例。 入散套可作首曲,亦可联入套中。剧套则只能联入套中,不作首曲。 柳毅传书(即大成第四体)三战吕布之夜行船皆是风入松误题。 双献功(即大成第五体)替杀妻之夜行船与本调大异,是何调误题,俟考。(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