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李白笔下,诗中的明月已经不是单纯事物上的明月了。诗中通过对明月明知故问似的发问而开篇,一开始就使得此时天上的那轮明月是作为传达个人情感思维的主要意象。“皎如飞镜”、“清辉发”、“宵从海上来”、“云间没”是对月景的描写,是物象,营造出苍茫迷蒙的意境,用来烘托出此时内心的迷离深沉。停杯一问、当歌对酒是事象,与明月交流,唯有孤寂的人才会与明月交流。“今时月”、“古时月”、“今人”、“古人”等词的重复使用,使得明月具有了历史的苍茫之感,古今得以在此刻连接起来。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时间推移、人生短促的感慨。明月已经成为诗人孤高人格和飘然超逸性情的写照,也传达出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生命飘忽即逝,不如及时行乐。在诗中,诗人隐隐透露出内心失落的感觉,为什么会失落呢?因为在京城,皇帝只不过把李白当做茶余饭后能写诗使其快乐消遣的一介文人而已,这不是李太白所追求的理想,他的理想是经世济国、匡扶社稷或者军旅筹谋。读者读完之后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人生恐怕许多事情都是如此,现实总是距离自己的理想太远,不如意之事太多,到头来也只能感叹青山常在、生命短促、明月长存、人事沧桑了。那么我们该怎样面对自己的人生呢?李白的答案是潇洒地珍惜现在可拥有的时间、享受能拥有的人生的自由和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