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观我赋物:梁陈文人的创伤记忆与功能性书写

[复制链接]

5530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34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19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力粉饰文学叙事与真实经历的矛盾,是为了尽可能地隐藏、回避一件事实,即萧梁文人对于侯景之乱的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30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34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19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5-7-19 22:56 编辑

阴铿《晚出新亭》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
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
遥然一柱观,欲轻千里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30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34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19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侯景之乱发生后,文人以创伤经历作为诗文的叙述对象。围城之内的萧纲以“感恨”为书写模式,试图整齐时人对侯景之乱的认知,以此凝聚集体;围城之外的江总、庾肩吾、阴铿等人则以“追思”为书写模式,塑造社会中的自我形象,借此重回集体。不过,“感恨”与“追思”并非完全割裂,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共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30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34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19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文人的滞北经验并不具备普遍意义,意即他们的“创伤”并不一致,而是具有独特性的。尽管其叙事角度均倾向于国家毁灭的过程与羁臣身份的解释,但此已非乡关之思所能概全,而应该进一步细化他们对自我经历的“解释”——被乡关之思所遮蔽的身份焦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30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34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19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滞北文人与南朝臣民即使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但在精神上共同依附、寄托于建康,故能持续拥有同样的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30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34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19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铭记先祖播迁江南的经历,以保持自身重返江南的希望;二是从先祖事迹中寻求相似的异地他乡经历,借此弥合因战乱而断裂的家族归属感;三是将个人行为与思想限制于忠孝的家国意识之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30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34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19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写创伤经历是为了不被遗忘。于是滞北文人借助回忆来展现自己过去的经历;并在长篇的书写中,逐步隐匿自我;最终基于对创伤的共同理解,凝定为社会记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30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34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19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滞北文人利用这些“回忆中的形象”来塑造自己,解释自己入北的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30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34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19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滞北文人在文本中使自己的经历变得“可见”,但隐匿了“自我”;而在《哀江南赋》《观我生赋》中,自我叙事则愈来愈隐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30

主题

10万

回帖

36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34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7-19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庾信、颜之推描述创伤的过程时,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其目的一是为了形成第三人称视角以取代此前的第一人称视角,对创伤进行批判和解释;一是通过文化记忆,将之建构成南朝人共通的历史伤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7-22 06: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