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夏爱菊

龚仲达作品集

[复制链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305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楼兰的专著《秋水长天月下箫》,深为自己的浅薄而自叹弗如,为之击节称道,一个新词脱口而出---大美能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305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水长天月下箫》是楼兰的一部画评专著。年方不惑的楼兰用十二万字,为著名画家刘知白先生的一百幅画,撰写了一百篇精彩的画评。画家刘知白(1915—2003年),字如莲,其艺术上承宋元,下接明清,既继承传统精髓,又注重形式创新,最终法古变今,自成一家,创造了泼墨大写意的山水画新技法,成为中国画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泼墨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305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兰是怎样用她的思想和文字去解读刘知白先生的山水画呢?我有三点心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305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用经典诠释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305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书评、文评、诗评、画评,尤其是评说大家的经典之作,如果仅凭个人感悟,一己之见,去管窥蠡测,就很难具有相应的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就可能很难摆脱肤浅、偏颇、狭隘的小家子气。反复研读楼兰的这部画评专著,觉得她做得最聪明的一点就是善于“用经典诠释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305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用经典的理论去探求画家的画境与心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305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莲的指画《岸柳生烟》:在满纸迷离的月色、暮霭、烟水之中,依稀可见山影、水影、云影、归人、蓑衣、土墙、油灯……如何解读这幅朦胧诗一般的画?楼兰拈定一个“拙”字,三言两语就准确地揭示了画家的画境和心境。“因了一个‘拙’字,拙到无纸笔的结绳记事之前,拙到眼中只有山林落霞,所有的人迹雕琢都散去了,只留下了灵性原本的馨香。”返璞归真是艺术的化境,朴拙就是返璞归真的重要表现形式。读罢楼兰的这一段话,回头再读原画作,真有一种如拨云翳,豁然贯通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305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4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类似的精彩在书中比比皆是。如用姜夔的“作文四妙”的境界,去诠释画作《山涧明月》技法,使读者尽得“情高妙、意高妙、想高妙,自然高妙”的审美愉悦。用庄子“任物之性而为之,得其用也,得逍遥也”去诠释画作《雾》的画境,让读者“恍兮惚兮,化入非物非我,物我浑然的大化之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305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4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用经典文学作品去烘托画家作品的经典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305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4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绘画与文学是姐妹艺术,其思想、内容、形式颇多相通之处。楼兰还善于借经典的文学作品去描述、渲染、烘托画作的思想与内容,去评说画作中与经典相对应的审美亮点。例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7-22 12: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