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金筑子

转知味堡人、针叶林的双簧戏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14

主题

456

回帖

11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66
发表于 2017-4-16 22: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4-17 00: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4-17 01: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7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4-17 07:30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4-17 01:05
通过各论坛新韵版的实践证明还是有不少人使用新韵的,可见双轨制存在有现实需要。本人使用並支持使用平水韵 ...

地球上的行车,有的地方靠右行,有的地方靠左行。地球是在实行双轨制。诗球也可实行双轨制,有的人用新韵,有的人用旧韵。然而具体到一个地方开车,你就不能双轨,一会靠右行,一会靠左行。同样,具体去写近体诗,也不能双轨:新平仄也行,旧平仄也行。

点评

【然而具体到一个地方开车,】——具体到诗词,这里可以理解为金先生指的是同一首诗中,忽而新,忽而旧,是行不通的。看来金先生也是反对混押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7 16:34
新、旧韵的平仄与押韵是各自统一的,但新、旧相互之间很多是相悖的,所以不能混押,这一原则是圈内共识的! 【然而具体到一个地方开车,你就不能双轨,一会靠右行,一会靠左行。】金先生举的这些例子尽管不妥但说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7 16: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7-4-17 13: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7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4-17 13:29
恰恰相反。写诗用新韵也行,用旧韵也行,这就是双轨。只有金筑子大雾诗那样混押不行! ...

针叶林这一首:
风吹戈壁起黄沙,滚滚烟尘掩日华。
数队骆驼皆卧地,一排车辆尽思家。
惊慌小狗汪汪叫,疑惑明灯闪闪眨。
是否天宫冬季近,派来电母抢棉花。
   把旧入声“眨”的今音读成平声用于押韵,“眨”,旧韵仄声,今韵也是仄声,针叶林才是名符其实的混押。

点评

针叶林才是名符其实的混押。 你看,你不是也反对混押吗?金先生的观点最好要一致,不要自相矛盾,作为搞理论的就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否则会误人子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7 16: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

主题

99

回帖

6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16
发表于 2017-4-17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

主题

99

回帖

6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16
发表于 2017-4-17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

主题

99

回帖

6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16
发表于 2017-4-17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主题

1520

回帖

80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063
发表于 2017-4-17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作拜读!
金筑子先生的核心论点:近体诗必须用古韵——近体诗的格律与古韵就像一对夫妻(1300年的夫妻),如果用新韵就不是近体诗。
对此,村人十分疑惑,向问金筑子先生几个问题:
1、隋朝人编撰的《切韵》,那时没有近体诗,只有古体诗,近体诗形成于中晚唐——那么,唐朝前谁是夫,谁是妻?或是夫妻都没有生出来?
2、研究音韵的人都知道,唐朝的《唐韵》是有《切韵》修订而来;而宋朝的《广韵》、《礼部韵略》,南宋的《任子新刊礼部韵略》(平水韵)都是《切韵》的基础上修订而成。那么,按您的“夫妻”论,中晚唐已经形成的格律,应该配《唐韵》才是正理,配《广韵》、平水韵是不是就是老夫出轨了?
3、历朝历代都修订韵书,修订的韵书,相对前人的韵书就是新韵呀?为什么到了当今就不能修订韵书呢?
4、最早研究修订韵书的是国学大师赵元任,然后是语言学大家黎锦熙(曾做过毛泽东的老师),为什么这些大家都不尊您老所主张的“夫妻论”?他们是不是不懂得近体诗必须与古韵配套?
5、在这里村人也打一个比方:格律就像一个酒瓶,韵就像酒。用古代人的瓶子装古酒是酒,用古代人的瓶子装新酒不还是酒吗?
酒的好坏在酒,不在瓶子。如果是假冒伪劣的酒,用古人的瓶子或是用现代人的瓶子都没有用,都是劣酒。您说对不对?
6、韵的作用,在于音韵和谐,这既是押韵原理所在,也是古人编撰韵书的初衷。古人编撰韵书的目的,绝不是故意搞一堆脑袋急转弯的问题让后人去猜谜。和谐就是好韵,不和谐,谁编的韵书都是没用的。

点评

先生的诗史知识太差,和你说不清楚: 1、近体诗的形式产生于南北朝,与汉语四声的发现同时。没有平上去入四声就没有讲平仄的句子,就没有近体诗这种形式。 2、是唐人将论平上去入四声平仄的句子的诗叫近体诗。1300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7 18:46
点赞  发表于 2017-4-17 18:31
一肩霜月入柴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30 08: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