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①唐人并不以特定格式三仄脚为诗病,这个特定格式,正是我们说三仄尾可以说是律诗的小忌。
②特定格式举例:
城中十万户 平平仄仄仄 (杜甫《水槛遣心》)
相看两不厌 平平仄仄仄 (李白《独坐敬亭山》)
七言诗三仄脚较少,但是也有,比如“朝罢须裁五色诏 仄仄平平仄仄仄”(王维《和贾舍人早朝》)
③特定格式再举例: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④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因此就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 ⑤所以,只要能够避免孤平和三平调,“一三五不论”就是完全正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