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振波浪清

浅谈格律诗写作中的出律和孤平:并非大忌~转

[复制链接]

1604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成联首席版主、《诗海探骊》轮值版主和轮值版监

Rank: 8Rank: 8

积分
89470
发表于 2023-2-10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23-2-9 21:27
我们的确需要真正掌握王力老师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精髓。而不是笼统地谈什么出律。 ...

王力的话你断章取义,只说了一半,另一半是:
一三五不可不论,二四六未必分明。
君知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成联首席版主、《诗海探骊》轮值版主和轮值版监

Rank: 8Rank: 8

积分
89470
发表于 2023-2-10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时用启功打王力,一时又扛王力的大旗作虎皮。左右逢源好投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2677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351
发表于 2023-2-10 22: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半说口诀(基础补课)

先一半(只是一般规律)
关于律诗的平仄,前人曾总结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这个口诀。逢一、三、五位置上的字,平仄可以不论;逢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其平仄必须明确、严格,不可含糊。
这样,除每句的尾字外,逢单的位置上的字,其平仄就有了一定的变通,这也是格律诗在严格规则之下的一种相对自由。这个口诀对于初学格律的人来说是有一定作用的,因为它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后一半(特殊定式例外)
但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存在一些问题,容易对初学者造成误导。虽然在一般情况下这个口诀是正确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却不一定适当,必须记住这些例外,才全面。有时“一、三、五”不能不论,而“二、四、六”也不见得非要“分明”。如:

1、避三平尾。“〇平〇仄仄平平”格式的句子来说,第五字必须是仄声,如果此奇数位不论,就会“三平尾”。

2、避三仄尾。“〇仄〇平平仄仄”格式的句子来说,第五字必须是平声,如果此奇数位不论,就会“三仄尾”

3、特定格式“〇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必须为平,第五字必须为仄,因它是“拗救”式。

“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格律诗中有不少变格和拗体,变格:例如〇仄〇平平仄仄有一种变格是:〇仄〇平仄平仄,就是第五和第六字的平仄颠倒,古人叫做鲤鱼翻波;如,唐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第三句,休问梁园旧宾客,〇仄平平仄平仄。可见第六字是平,不是仄。如果按照基本句式〇仄〇平平仄仄来说,第六个字“二四六分明” 未必。

4、〇仄平平仄仄平句式。如果第三字变为仄,其它不变,成为〇仄仄平仄仄平,就成了出律的孤平。当然第五位补一个平,可合律,即〇仄仄平平仄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2677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351
发表于 2023-2-10 22: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超蓬莱松 于 2023-2-10 22:34 编辑

​以下这段话,不知为何这样说,打”王力”?如打“王力”,则以前救拗的”体系”全塌了,不用写格律诗即可。

至于孤平一般指七律中“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用了王力说定义,启功说不止这一定义一一本人注)。如果按照一三五不论的原则,那么句式就变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除去韵字,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其实这也是格律诗写作所允许的(大谬也一一本人注),唐人李白、杜甫的格律诗中并不少见(不合事实一一本人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2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20465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11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剑之 发表于 2023-2-10 21:25
王力的话你断章取义,只说了一半,另一半是:
一三五不可不论,二四六未必分明。
君知否? ...

首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①唐人并不以特定格式三仄脚为诗病,这个特定格式,正是我们说三仄尾可以说是律诗的小忌。

②特定格式举例:
城中十万户 平平仄仄仄 (杜甫《水槛遣心》)

相看两不厌 平平仄仄仄 (李白《独坐敬亭山》)

七言诗三仄脚较少,但是也有,比如“朝罢须裁五色诏 仄仄平平仄仄仄”(王维《和贾舍人早朝》)
③特定格式再举例: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④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因此就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
⑤所以,只要能够避免孤平和三平调,“一三五不论”就是完全正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2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20465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11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剑之 发表于 2023-2-10 21:48
一时用启功打王力,一时又扛王力的大旗作虎皮。左右逢源好投机。

争论的中心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2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20465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11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超蓬莱松 发表于 2023-2-10 22:14
两半说口诀(基础补课)

先一半(只是一般规律)

首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①唐人并不以特定格式三仄脚为诗病,这个特定格式,正是我们说三仄尾可以说是律诗的小忌。

②特定格式举例:
城中十万户 平平仄仄仄 (杜甫《水槛遣心》)

相看两不厌 平平仄仄仄 (李白《独坐敬亭山》)

七言诗三仄脚较少,但是也有,比如“朝罢须裁五色诏 仄仄平平仄仄仄”(王维《和贾舍人早朝》)
③特定格式再举例: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④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因此就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

⑤所以,只要能够避免孤平和三平调,“一三五不论”就是完全正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2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20465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11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超蓬莱松 发表于 2023-2-10 22:29
​以下这段话,不知为何这样说,打”王力”?如打“王力”,则以前救拗的”体系”全塌了,不用写格律诗即可 ...

争论的中心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2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20465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11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超蓬莱松 发表于 2023-2-10 22:29
​以下这段话,不知为何这样说,打”王力”?如打“王力”,则以前救拗的”体系”全塌了,不用写格律诗即可 ...

退一步看,三平尾句仅将仄声单音节改成平声单音节,他未造成诗句平仄失替,也未破坏双平和双仄音节两两相替原则,实属小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12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120465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11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超蓬莱松 发表于 2023-2-10 22:29
​以下这段话,不知为何这样说,打”王力”?如打“王力”,则以前救拗的”体系”全塌了,不用写格律诗即可 ...

小拗句。仄仄平平平/漠漠秋云低(杜甫)-三平尾句

王力先生称三平尾历来称为大忌,但不知出自何书。而唐人并不以为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8-11 10: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