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也学时贤

清余丙照《赋学指南》注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宋言《学鸡鸣度关1赋》:君祸方垂于虎口2,臣愚请效于鸡鸣。
王复《荷钱3赋》:磨一方之宝镜,贴万个之青钱。(撞法)
注释:
1、鸡鸣狗盗: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而被放。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得以逃回齐。
2、虎口:《战国策齐策三》:“今秦四塞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
3、荷钱:状如铜钱的初生的小荷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宋赵长卿《朝中措首夏》:荷钱浮翠点前溪,梅雨日长时。
唐肇垚《屈刀为镜赋》:谁知照胆之资,出自横腰1之质。(逆挽法)
注释:
1、横腰:横系腰间,指带刀剑,犹拦腰。北周庾信《岁晚出横门》诗:据鞍垂玉帖,横腰带锦心。唐李白《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诗:岂无横腰剑,屈彼淮阴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鲍桂星《流云吐华月赋》:秋何月而不华,月何秋而不吐。
鲍桂星《鸟啭歌来1赋》:春何鸟而不鸣,鸟何春而不啭。
注释:
1、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鸟啭歌来,花浓雪聚,玉律调钟,金錞节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1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O炼起结
文争起结,赋亦争起结。起必用短调,取其紧峭,擒得住题目。结必用长调,取其充沛,收得住通篇。虽起亦有用长句者,而结断不可用短句。
侯凤苞《无弦琴赋》:桃花园里,柳树阴中1。凉风自北,微雨从东。
潘文辂《题桥赋》:蚕丛2旧壤,凤藻3新声。琴台日暖,酒肆风清。
徐轼《曹昭4续汉书赋》:千古风流,一门著作。望重宫廷,名超闺阁。
尤崧镇《仁寿镜5赋》:一人有庆6,万物皆春。地不爱宝,山亦呈珍。
(以上起句,以下结句)
注释:
1、此以《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而代陶令也。
2、《华阳国志蜀志》:“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3、凤藻:比喻华美的文辞。杨夔《送张相公出征》:挥毫飞凤藻,发厘吼龙泉。
4、曹昭: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人。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正史称她为曹世叔妻, 汉和帝及其后妃和当时人尊她为曹大家 , 后世人称她为女圣人、曹昭 。
5、仁寿镜:晋都洛阳仁寿殿之镜。晋陆机《与弟云书》:仁寿殿前,有大方铜镜,高五尺余,广三尺二寸。唐温庭筠《上翰林萧舍人诗》:万象晚归仁寿镜,百花春隔景阳钟。
6、一人有庆:常用为歌颂帝王德政之词。出自《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孔传: 天子有善,则兆民赖之,其乃安宁长久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1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蒋祥墀《击钵催诗1赋》:
庶几簪笔2承恩,常佐太平之黼黻3。漫道扣盘4贻笑,莫窥雅奏于韶韺5
注释:
1、击钵催诗:指限时成诗,比喻诗才敏捷。南朝时期,齐竟陵王萧子良常于夜间邀文人学士饮酒赋诗,刻烛限时,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萧文琰认为这不是难事,就与丘令楷、江洪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要求钵声一止就做成一首诗。
2、簪笔:古时行礼时的冠饰。《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簪笔磬折。张守节正义:簪笔,谓以毛装簪头,长五寸,插在冠前,谓之为笔。言插笔备礼也。
3、黼黻: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 绣有华美花纹的礼服。《淮南子.说林训》:黼黻之美,在于杼轴。高诱注:白与黑为黼,青与赤为黻,皆文衣也。
4、扣盘扪烛:比喻不经实践,认识片面,难以得到真知。宋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
5、韶韺:舜乐和帝喾乐。亦泛指古乐。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岁律及郊至,古音命韶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1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蒋祥墀《五风十雨赋》:
自是泰交1呈象,献和风甘雨2之诗;还应大有3书年,陈瑞麦嘉禾4之赋。
注释:
1、泰交:《易泰》:天地交,泰。谓天地之气相交,物得大通。后因以泰交谓上下不隔,互通声气。《明史余珊传》:“由是大臣顾望,小臣畏惧,上下乖戾,寖成暌孤,而泰交之风息矣。”
2、和风:指温和的风。多指春风。三国魏阮籍《咏怀》:和风容与,明日映天。甘雨:《诗小雅甫田》: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孔颖达疏:甘雨者,以长物则为甘,害物则为苦。
3、大有:《易》卦名。即乾下离上。象征大,多。《易序卦》: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高亨注:《大有》,所有者大,所有者多也。
4、瑞麦:一株多穗或异株同穗之麦。古代以为吉祥之兆。唐张聿《馀瑞麦》诗:“瑞麦生尧日,芃芃雨露偏;两岐分更合,异亩颖仍连。”嘉禾: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在古代,则把一禾两穗,两苗共秀,三苗共穗等生长异常的禾苗称为嘉禾。人们认为它们是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的征兆。如《宋书瑞志》:嘉禾,五谷之长,王者德盛,则二苗共秀。于周德,三苗共穗;于商德,同本异穟;於夏德,异本同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1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郑伯埙《得时禾赋》:
行见三时不害1,吹笙补华黍之诗2;伫看百谷用成3,簪笔献嘉禾之赋。
注释:
1、三时不害: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左传桓公六年》:“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杜预注:“三时,春、夏、秋。”2、《毛诗正义》曰:“六笙诗”之《南陔》、《白华》、《华黍》,《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絜白也。《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正义曰:此三篇既亡其辞,其名曰《南陔》、《白华》、《华黍》之由,必是诗有此字,不可以意言也。有其义而亡其辞。此三篇者,《乡饮酒》、《燕礼》用焉,曰“笙入,立于县中,奏《南陔》、《白华》、《华黍》”,是也。孔子论《诗》,雅、颂各得其所,时俱在耳。篇第当在於此,遭战国及秦之世而亡之,其义则与众篇之义合编,故存。至毛公为《诂训传》,乃分众篇之义,各置於其篇端,云又阙其亡者,以见在为数,故推改什首,遂通耳,而下非孔子之旧。此三篇,盖武王之时,周公制礼,用为乐章,吹笙以播其曲。孔子删定在三百一十一篇内,遭战国及秦而亡。子夏序《诗》,篇义合编,故诗虽亡而义犹在也。毛氏《训传》,各引序冠其篇首,故序存而诗亡。”
3、百谷用成:曹操: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载。雨泽如此,百谷用成。陈金章《金壶墨汁赋》:非玄香之新磨,非乌玉之细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1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昌光《生涯在钓船赋》:
风斜雨细1,浮家2赓西塞之诗;酒美鱼肥3,举纲4效东坡之赋。
吴锡麒《雁字赋》:
又何必待赤鲤5之江,传来素简6;织文鸳之锦7,寄自邮筒8也哉。(宕开作收)
注释:
1、唐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浮家:形容以船为家,在水上生活,漂泊不定。《新唐书·张志和传》:“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
3、宋黄庭坚: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
4、举纲:举,提出;纲,网的总绳提起网的总绳,网眼就张开了。比喻办事要抓住关键。
5、赤鲤:传说中的神鱼。能飞越江湖,为神仙所乘。汉刘向《列仙传·琴高》:“(琴高)后如涿水中取龙子,为诸弟子期曰:‘皆洁,齐待于水傍,设祠,’果乘赤鲤来,出坐祠中。”赋中是鲤鱼传书之典。汉乐府: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6、素简:指书籍。简,竹简。南朝梁沈约《和竟陵王钞书》:“绿编方委阁,素简日盈辎。”
7、文鸳,鸳鸯的古称,为小型游禽,是雄鸟、雌鸟的合成词。鸳鸯锦我国古代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织品,新婚时铺就的床铺就常绣有鸳鸯,象征夫妻恩爱、和睦。刘禹锡: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此处疑惑为“文君锦”之典。
8、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传递文书用车叫传,用马叫驿,步行叫邮,统称为置。据《韩非子》记载,当时五十里一置。到了秦汉,驿站一般相隔三十里。驿有传舍,可供过夜。两驿之间,十里设一亭,五里设一邮,刘邦便是亭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1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培荪《凉夕1援琴2赋》:
此日素娥弄影3,拟教钟子4相逢;他年海水移情,定有成连5过访。(情韵悠然,有江上峰青之妙。)
注释:
1、南朝梁武帝《七夕》诗:“妙会非綺节,佳期乃良年。”明夏完淳《秋怀》诗之五:“佳期非綺节,妙会乃凉夕。”《渊鉴类函·岁时·七月七日》:“綺节,是夕乃罗织之节也。”
2、援琴:持琴;弹琴。《韩非子十过》:“平公曰:‘善。’乃召师涓,令坐师旷之旁,援琴鼓之。”
3、素娥弄影:素娥是中国古代对月亮的别称。谢庄月赋:引玄兔於帝台,集素娥於后庭。宋李泳水调歌头:夜将阑,人欲静,月初圆。素娥弄影,光射空际绿婵娟。
4、钟子:钟子期。
5、成连:春秋时一位有名的琴师,伯牙之师。伯牙从其学琴,三年而成。其于精神情志方面对伯牙进行点拔,伯牙遂为天下妙手。《乐府解题》记载有伯牙学琴的故事: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至于精神寂寞,情之专一,尚未能也。成连云:“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俱往。至蓬莱山,留宿伯牙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师。”划船而去,旬日不返。伯牙近望无人,但闻海水洞滑崩澌之声,山林寂寞,群鸟悲号,怆然而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曲终,成连回,划船迎之而返。伯牙遂为天下妙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1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O运用成语
运用成语,赋家上乘。然词意难于确切,对仗难于自然。能自然而确切,则佳矣。
吾德宁《九方皋相马1赋》:
其高八尺2以上,盍往观乎3;不远千里而来4,称其德也5
注释:
1、九方皋相马:寓指在对待人、事、物的时,要抓住本质特征,不能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出自《列子说符》: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可有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减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者共担墨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 [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遣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2、《大唐西域记》卷十:有青玉佛像,其高八尺,相好圆备,灵应时效。
3、《诗郑风溱洧》:“女问于士曰 :‘盍往观乎 ?’士曰 :‘吾既往矣 !’女复要之曰 :‘且往观乎 !’”
4、《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
5、《论语·宪问》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0 0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