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也学时贤

清余丙照《赋学指南》注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仁虎《白鹦鹉1赋》:
金经
2诵罢,栖残碧树之枝3;玉锁4闲时,梦断黄山之路5
注释:
1、《事文类聚》后集卷四十引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开元中,岭南献白鹦鹉,养之宫中,岁久,颇聪慧,洞晓言词。上及贵妃皆呼为雪衣娘。性既驯扰,常纵其饮啄飞鸣,然亦不离屏帏间。上令以近代词臣诗篇授之,数遍便可讽诵。上每与贵妃及诸王博戏,上稍不胜,左右呼雪衣娘,必飞入局中鼓舞,以乱其行列,或啄嫔御及诸王手,使不能争道。忽一日,飞上贵妃镜台,语曰:“雪衣娘昨夜梦为鸷鸟所搏,将尽于此乎?”上使贵妃授以《多心经》,记诵颇精熟,日夜不息,若惧祸难,有所禳者。上与贵妃出于别殿,贵妃置雪衣娘于步辇竿上,与之同去。既至,上命从官校猎于殿下,鹦鹉方戏于殿上,忽有鹰搏之而毙。上与贵妃叹息久之,遂命瘗于苑中,为立冢,呼为鹦鹉冢。
2、金经: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唐代刘禹锡《陋室铭》:“调素琴,阅金经。”或专指《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3、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4、玉锁,锁的美称。宋吴文英《法曲献仙音
和丁宏庵韵》词:"料鹦笼玉锁,梦里隔花时见。"
5、《山海经》:黄山,无草木,多竹箭。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嘉谷《秋山平远赋》:
夕阳淡抹,添来摩诘
1诗情;暮蔼低垂,描出郭熙2画本。
注释:1、摩诘:唐诗人王维也!
2、郭熙(约1000-约1090年),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东)人。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画闻名。熙宁元年召入画院,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山水师法李成,山石创为状如卷云的皴笔,后人称为“卷云皴”。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势雄健,水墨明洁。早年风格较工巧,晚年转为雄壮,常于巨幛高壁作长松乔木,曲溪断崖,峰峦秀拔,境界雄阔而又灵动飘渺。存世作品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窠石平远图》《幽谷图》等。子郭思纂集其画论为《林泉高致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余丙照《朝夕鸟1赋》:
奋翅都亭
2,欲访轮埋3之迹;乘风街道,潜窥棒击之威4
注释:
1、朝夕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汉书》御史府中列柏树,常有野鸟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朝夕鸟’。而文士往往误作乌鸢用之。”唐宋之问 《和姚给事寓直之作》:“柏台迁鸟茂,兰署得人芳。”
2、都亭:都邑中的传舍。秦法,十里一亭。郡县治所则置都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於是相如往,舍都亭。”司马贞索隐:“临邛郭下之亭也。”
3、埋轮:埋车轮于地。后以“埋轮”为不畏权贵,直言正谏之典。《后汉书张纲传》:“其可称者,若朱云折槛以抗愤,张纲埋轮而献直。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
4、杀威棒:旧时犯人收监前,常先施以棒打,使其慑服,称“杀威棒”。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别过枷梢来,打三下杀威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O洒脱
赋家化板为活,莫如洒脱一法。盖落笔潇洒,超脱不群,自然亦风亦雅,尽态极妍,其要总在手敏心灵,簸弄虚字得窍。
周捷英《寒松赋》:
后来惟我
1,有何节之难贞2;热不因人3,幸此心之独冷。
注释:
1、后来惟我:《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雕,凋谢;松柏,喻栋梁之材。朱熹引谢上蔡注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2、何节难贞:难至节见,是指只有大难当头时,才能显出人的节操,常比喻人们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贞。出自《藏书·名臣传·肥义》“且夫贞臣也难至而节见,忠臣也累至而行明。”
3、不因人热:。指不仰仗别人。《东观汉记》卷十八〈梁鸿传〉:梁鸿少孤,以童幼诣太学受业,治《礼》、《诗》、《春秋》,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云璈《举烛赋》:
想入非非1,一误何妨再误2;心殊了了3,或然何必下然4
注释:
1、非非:“非非想”的略语。宋苏轼《见和仇池》:“上穷非想亦非非,下与风轮共一痴。” 明陈汝元《金莲记·诟奸》:“闻道故人天外去,非非想后复非非。”非想非非想乃就此天之禅定而称之。此天之定心,至极静妙,已无粗想,故称非想;尚有细想,故称非非想。
2、《训蒙增广改本》:已恩不如再恩,一误何容再误?
3、了了:明白,清楚。晋张华《博物志》卷二:“有发前汉时冢者,人犹活……问汉时宫中事,说之了了,皆有次序。” 唐李白《代美人愁镜》诗:“明明金鹊镜,了了玉台前。”
4、或然何必下然:曹植:“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注者以为然字通假燃也。本句乃双关,一曰举烛而使之燃烧(上燃矣),一曰心里明白(了了)便可,一些事何必商诸下,令众皆以为然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一飞《燕睇赋》:
记取巢痕,谁道不如归去
1;分开花影,适从何处飞来2
注释:
1、古人以为杜鹃啼声酷似人言“不如归去”,因用为催人归家之词。蜀王本纪》:“蜀望帝淫其臣鱉灵之妻,乃禪位而逃,时此鸟适鸣,故蜀 人以杜鹃鸣为悲望帝,其鸣为不如归去云。”
2、《旧唐书武儒衡传》:会食瓜阁下,蝇集于上,儒衡以扇挥之曰:“适从何处来,而遽集于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寄生《鹊桥赋》:
倘成乞巧1之文,或来题柱2;未借支机之石3,且莫加鞭4
注释:
1、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南朝梁宗懔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綵缕,穿七孔鍼,或以金银鍮石为鍼,陈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於瓜上则以为符应。”唐林杰《乞巧》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2、题柱:喻指立志求取功名。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壮节初题柱,生涯独转蓬。《华阳国志》卷三〈蜀志〉:城北十里有升仙桥,有送客观。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市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
3、支机石:《太平御览》卷八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集林》:“昔有一人寻 河 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 ,云:‘此支机石也。’”一说,其人为 汉代张骞 ,谓 骞 奉命寻找河源,乘槎经月亮至天河,在月亮见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织女取支机石与骞。
4、《太平御览》卷四《三齐略》:秦始皇作石桥于海上,欲过海看日出处。有神人驱石,去不速,神人鞭之,皆流血,今石桥犹赤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肇垚《王猛扪虱赋》:
细已甚矣1,仅烦举手之劳2;求则得之3,无俟吹毛之索4
注释:
1、细已甚矣:《郑文公碑》:阳武子南使宋国,宋主客郎孔道均就邸设会,酒行乐作,均谓公曰:“乐其何如?”公曰:“哀楚有余,而雅正不足,其细已甚矣,而能久于!”
2、举手之劳: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一动手就能办到的小事。指办事情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3、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4、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后汉书杜林传》: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诋欺无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昌光《槐夏午阴清1赋》:
晴开北岸之窗2,何人对弈;梦入南柯3之境,有客眠琴4
注释:
1、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龙图学士赵师民,以醇儒硕学名重当时……诗思尤精,如:‘麦天晨气润,槐夏午阴清’。”
2、北窗:《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陶潜〉》: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3、唐李公佐作《南柯太守传》,南柯,意为南面的一棵大树,也就是淳于棼梦中的南柯郡。
4、司空图《诗品》: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昌光《田家自有乐1赋》:
遥知隔岸鸿飞,来从何处;忽听前村犬吠,问是谁家。
注释:
1、田家自有乐:卢照邻《山汪休沐夏日山庄》:兰署乘闲召,毛日震遁栖。龙柯疏玉井,凤叶下金堤。川光摇水箭,山气上云梯。亭幽闻嗅鹤,窗晓听鸠。玉珍临风奏,琼浆殃月携。田家自有乐,推肯谢青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9 20: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