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桂星《查客至斗牛1赋》: 龙伯之津2,谷王之壤3,有灵查焉与波下上。海月为舷,天风为桨。非桂非松,独来独往4。朝浮碧澥5,随日驭6以迟迟;夕泛银河,拂星旗7之两两8。此《博物志》9之异闻,张茂先10得之想象者也。(纱山:横空而起,劲气直达,潇洒出尘,雅与题称) 注释: 1、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旧说天河与海通连。有海边居民,见年年八月,海上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此人发奇想,立阁槎上,多赍粮,乘槎去。……至一处,有城郭状,遥望宫中有织女,另一丈夫牵牛饮水边。牵牛者惊问此人从何得来?此人问:‘此是何处?’牵牛者答:“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当知之。’此人竟不上岸,随槎复返海边,不失期。其后至蜀郡访严君平,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算年月,即此人到天河时。”相传张骞使大夏,乘槎到天河牵牛星畔。后常以“乘槎”指登天遨游,又指“飞仙”。唐宋之问《宴安乐公主宅》诗:“宾至星槎落,仙来月宇空。” 2、龙伯国:古代传说中的大人国。《列子•汤问》: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钓而连六鳌。《山海经•大荒东经》: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晋郭璞注:《河图玉版》曰: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而死。 3、谷王:江海的别称。以其能容百谷之水,故名。语本《老子》:“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唐 杜审言 《春日江津游望》诗:“谷王常不让,深可戒中盈。” 4、独来独往:独身往来,不与人为伍。比喻事事不与人相同。明李贽《何心隐论》:“公独来独往,自我无前者也。” 5、澥:伸入陆地的海湾。古代亦特指勃澥,即今渤海。 6、日驭:典出《庄子集释》卷八中〈杂篇•徐无鬼〉。原指太阳。日形如轮,周行不息,故称。后亦指古代神话中为太阳驾车的神,指帝王的车驾。 7、星旗:星名。指参旗九星。南朝陈徐陵《关山月》诗: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此处当泛指星星。 8、两两:稀稀落落。宋王安石《次韵王禹玉平戎庆捷》:天子坐筹星两两,将军归佩印累累。 9、《博物志》:中国古代神话志怪小说集,西晋张华编撰。 10、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张华年轻时便多才多艺,受到时人赞赏。在曹魏历任太常博士、河南尹丞、佐著作郎、中书郎,西晋建立,拜黄门侍郎,封关内侯。他学识渊博、工于书法、记忆力极强,被比作子产。后拜中书令,加散骑常侍,坚决支持司马炎伐吴,战时任度支尚书。吴国灭亡后进封广武县侯,又出镇幽州,政绩卓然。后入朝任太常。惠帝继位,任太子少傅,因功拜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中书监,被皇后贾南风委以朝政,张华尽忠辅佐,使天下仍然保持相对安宁。后封壮武郡公,又迁司空。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张华被杀害,享年六十九岁。张华工于诗赋,词藻华丽。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隋书•经籍志》有《张华集》十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张茂先集》。张华雅爱书籍,精通目录学,曾与荀勖等人依照刘向《别录》整理典籍。《宣和书谱》载有其草书《得书帖》及行书《闻时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