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也学时贤

清余丙照《赋学指南》注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润章《沉香亭1题词赋》:
剧怜帝王风流,名花名酒;谁似太真
2佳丽,倾国倾城3
注释:
1、沉香亭:唐时宫中亭名。唐李白《清平调词》之三:“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2、太真:杨贵妃。
3、倾城倾国: 《汉书·外戚传上·李夫人》:“ 延年 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絶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寧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后因以“倾国倾城”或“倾城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昌光《拜岳石1赋》:
凉同竹箪
2,服来五六月间;洁胜蒲团3,坐到二三更里。
注释:
1、拜岳石:在岳麓山右顶峰上有望湘亭,亭下有拜岳石, 又名飞来石, 石方广丈余, 因其可以瞻望衡岳而拜, 故名拜岳石。
2、箪,小筐也!
3、蒲团:用蒲草编成的圆形垫子。多为僧人坐禅和跪拜时所用。唐欧阳詹《永安寺照上人房》诗:“草席蒲团不扫尘,松间石上似无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曹榜《杏花春雨1遍江南赋》:
随在
2十枝五枝,牛背弄斜阳之笛;有时三点两点,蜂须3沾半霁之岚。
注释:
1、杏花春雨:初春杏花遍地、细雨润泽的景象。元虞集《风入松》词:“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元张翥《摸鱼儿》词:“但留意江南,杏花春雨,和泪在罗帕。”
2、随在:犹随处;随地。
3、蜂须:蜂的触须。唐朱庆余《题蔷薇花》诗:“粉著蜂鬚腻,光凝蝶翅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宗干《已凉天气未寒时1赋》:
一声之旅雁飞来,江南江北;数点之暮鸦噪去
2,山边水边。
注释:
1、韩偓《已凉》: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血屏风画折枝。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2、数点鸦:唐长孙佐辅《山行经村径》:一径有人迹,到来唯数家。依稀听机杼,寂历看桑麻。雨湿渡头草,风吹坟上花。却驱羸马去,数点归林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洪鸿元《叱石成羊1赋》:
谁谓无羊
2,想象岩腰3岩腹4;有遍斯石,依稀林外林中。
注释:
1、叱石成羊:《艺文类聚》卷九四引晋葛洪《神仙传》:黄初平牧羊,为一道士引至 金华山 石室中,四十余年未归。其兄初起寻访至山,问羊何在,答云,“在山东”。“兄往视,但见白石,不见羊。平曰:‘羊在耳,兄自不见。’平乃往,言:‘叱!叱!羊起!’於是白石皆起成羊数万头。”亦省作“叱石”。
2、《诗经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
3、岩腰:山腰。元吴莱《白石湫云》诗:“岩腰动石风初起,海眼输泉雨欲流。”
4、岩腹:山的中部。唐沉传师《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相重古殿倚巖腹,别引新径縈云根。”宋苏轼《出峡》诗:“忽惊巫峡尾,巖腹有穿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赋学指南》卷七
论首段
赋之首段,与文之起讲同,凡一题到手,必先聚精会神烹炼一段,令全题在握,阅者自觉神旺。倘一味寂寞,全不经意,何足动人。故着意首段,风檐要诀也。然起笔尤不可忽,须一矢饮羽,全力炼此数句,如起讲之擒题。观唐李程《日五色赋》“德动天鉴,祥开日华”,只此二语,遂以冠场,正宜取则。凡首段用四字句一联虚笼,再用六字句一联入题,其法尚矣。又有用四字句作两联,首联紧密者,次联略用虚笔,使两短联中亦有虚实相间之妙。得此两联,大势已极耸拔。再用六字句一联入题,然后烹炼两长联,最为合式。至起手之法,或直起,或陪起,或题前起,或对起,或翻起,或颂扬起。通段或暗笼,或明擒,或用古体。种种法门,只在学者随题运用耳。
直起  陪起  题前起  对起  翻起  颂扬起  暗笼  明擒  古体
O直起
其法单刀直入,原题而起,务要简老。有高唱入云之概,古题多用此法。
唐肇垚《米颠拜石为兄赋》:
米襄阳人品高超,学有根柢。好古情殷,嗜奇以礼。惟怪石之嵯峨,乃订交为昆弟。向峰峦以举手,端因一卷之多;肃冠带而折腰,不为五斗之米。
鲍桂星《查客至斗牛赋》:
龙伯之津,谷王之壤。有灵查焉,与波下上。海月为舷,天风为桨。非桂非松,独来独往。朝浮碧澥,随日驭以迟迟;夕泛银河,拂星旗之两两。此《博物志》之异闻,张茂先得之想象者也。(纱山:横空而起,劲气直达,潇洒出尘,雅与题称)
O陪起
其法借他件与本题相类者陪起,贵雅切而忌俗泛。
贾洪《巢燕睇赋》:
饧箫乍弄,社鼓频敲。莺流树杪,蝶醉花稍。有双双之燕子,睇一一之堂(土+勾)。碧映前溪,春色二分未过;鸟寻旧巷,香泥数点轻抛。趁梨花寒食之天,遥瞻故垒;借芳草江南之地,逼抅新巢。
王昶《麦浪赋》:
若夫榆钱散荚,柳线垂丝。浓烟着树,暗水平池。惟来牟之粒粒,遍陇亩之离离。未割黄云于北陌,先浮翠浪于东菑。谷雨连番,暖绉干重之縠;梅风几阵,晴添万顷之漪。
O题前起
其法从题前一层,纡徐而入,所谓题前排场也。要与题有关会得机势。
鲍桂星《流云吐华月赋》:
冻雨初歇,空山早秋。池边雁语,竹外莺流。三株两株之树,一间半间之楼。有吟诗者,曰韦苏州。几阵疏风,乍辞纨扇;一帘秋雨,才上银钩。倚槛低徊,迟檐端之素魄;停琴延伫,盻屋角之晶球。时则月犹未上也,而先玩夫云影之夷犹。
杨昌光《碧筒杯赋》:
地满烟霞,人耽泉石。渡口搴裳,溪头蜡屐。吴歌缓唱,花不簪红;邻瓮初开,筒惟借碧。十里芳尘隔断,苹花渚外曾系金羁;三更画舫撑来,莲子塘西平铺瑶席。
O对起
其法开手二句,即将题字分点对起,有双峰插霄汉之势,承笔务须融浑,归并—路,乃见紧密。
陈章《风不鸣条赋》:
风之起兮,不触而起。条之应兮,有动无声。察微祥于生植,表静理于承平。轻摇而晓露初滴;暗袅而春鸠转鸣。入杨园而若舞,拂花径而如迎。
孔毓芝《谏果赋》:
谏还余草,果亦分枝。占美名于感擘,传别种于波斯。尝口一番,余芳尚烈;沃心几遍,得味偏迟。自岭南之撷秀,佐砚北之清思。曩时翠颗初盈,叶惟沃若;今日红盐乍落,风正凄其。
O翻起
其法从题之翻面,腾跃而起,起法中至能得势之法。有跌到正面作顺落者,有跌到正面作反落者,总要气足神旺,有一落千丈之势方妙。
朱襄《人情以为田赋》:
将欲方圆并治,动静交修。以一人抚万国,卜万岁而千秋。则必以心为谷种,情譬田畴。务莠稂之尽去,更螟螣之不留。何尝舍己从人,存畛域畦町之见;须识深耕概种,类稻粱黍稷之收。
熊大音《荧光照字赋》:
将欲怡情艺圃,奋志书城。三冬史足,五夜经横。则必焚膏静室,剪烛残更。南油列炬,西漆添檠。撤得金莲,好供十年之读;吹将藜杖,还生四壁之明。即令继晷无资,亦为爱夫邻壁;谁说余光难借,致有取于宵行。
许伯龙《学染甚丹田赋》:
余将游心乎藻绘之工,采章之渥。烂若云蒸,粲兮锦濯。非不见点缀之鲜妍,奚必无光辉之卓荦。然而历久旋渝,过时易剥。则欲炫人以朱绿玄黄,曷若博我以诗书礼乐。此之谓多文,奈之何不学。
郑伯埙《得时禾赋》:
奚必员(虫+乔)之山,因祗之国(入手先作撇笔)。周疆献瑞夫三苗,汉殿仙传乎五色。即此大地生成,小民作息(转入)。嘉种诞敷,灵根深植。农(户+鸟)唤乃声声,秧马驱兮得得。时哉弗失,年年月耨烟耕;得之则生,处处山玄水黑。
余丙照《记事珠赋》:
金瓯望重,玉铉权司。补惭阙衮,理慨纷丝。记动记言,谨慎犹多误处;事大事小,胡涂讵可为之。(反振记事之难)将欲综前后以无遗,每费非非之想;安得历始终而悉彻,用襄赞赞之思。此珠之见宝于唐相,以事之能记于昔时也。(一笔拍正,点明题面)
O颂扬起
其法务须说得冠冕堂皇,与题关切。不可泛作颂扬,徒形通套。
吴锡麒《登春台赋》:
圣天子垂拱有年,锡敷无外。至洽馨香,湛恩汪濊。民则变而时雍,岁则富而有赖。星云烂处,衢尽游康;风雨调时,阶还履泰。只觉人登寿域,华同虞帝之重;岂惟天作高山,荒自周王之太。
李汝霖《兕觥赋》:
圣寿遐昌,帝龄茂积。保艾乐其无疆,单厚俾其多益。卷阿凤翙,更增弥性之词;湛露龙光,咸沐醉归之泽。综千秋以献鉴,臣哉邻哉;颂万寿以称觞,彼亦此亦。
O暗笼
其法或浑写题意,或借映题面,虽不必明点题字,而全题在握。但前段暗笼,次段必须明点。
冯嘉谷《吹箫乞食赋》:
竹孔音流,芦中人起。(起势超卓,对仗精工)方释甲于荆门,旋呼庚于梅里。忽作断肠之响,是诚何心;如闻枵腹之声,不堪盈耳。韵传深巷,剧怜末路英雄;调倚长街,谁识固穷君子。
吴省兰《梦五色笔赋》:
仙字通灵,文祥告梦(全题在握)。恣挥霍于雕龙,付瑰奇于吐凤。照耀十华之券(映五色),柔翰平操;腾凌万丈之芒,轻毫妙弄(引出笔来)。披囊映锦,宁攎藻之犹人;卓管敲金,讶成章之出众。
周召南《龙文百斛鼎赋》:
才高艺苑,品重儒宗。厂堂皇之经席,逞错落之词锋。落成满纸云烟,何须击钵;散得盈篇珠玉,竟欲撞钟。八斗才多,只觉言言吐凤;千钧笔健,直教字字雕龙。(冠冕堂皇,饶有兴会,关合处俱见匠心)
O明擒
其法明将题字破碎点出。不必蒙头盖面,自觉头角峥嵘,但要生出意义,不可率易写出。
华文杏《闰端午赋》:
术羹再献,菖剑重垂。悬犹桃印,厄认杨枝。惟闰月之既至,洽端午之良时。芳可醉心,更酿治聋之酒;柔看系臂,重拈续命之丝。管吹午律之音,凤添一羽;日次井星之舍,斗指两岐。
冯嘉谷《项羽垓下闻楚歌赋》:
天意兴刘,人心失项。八年之霸业空图,百战之威名莫讲。重围垓下,惊闻白雪阳春;起饮帐中,愁绝荒原断港。当日鸿门贻误,徒然欲决雌雄;此时鱼网密张,任尔相持鹬蚌。(起首八字,堪定通篇。余亦苍苍凉凉,慷慨以当,真令重瞳子不堪回首)
O古体
其法命意遣词,总要烹炼而出,动与古会,不落恒蹊为贵。
杨昌光《秋虫赋》:
箫管何处,秋来则闻。沙黄千里,草白一村。缭绕豆花之架,迷离枫树之根。和风声兮淅沥,怅月色兮黄昏。寒窗梦醒,哀怨休论。
吴锡麒《芦花赋》:
苍然秋色,渺尔秋波。相思不已,相望如何。但见薄暝徐添,空烟若积。絮絮摇晨,花花荡夕。掩明镜于中央,失轻鸥于咫尺。凄生九月之寒,斜卷半江之白。
尤侗《苏台览古赋》:
噫嘻乎,悲哉!莽荡平原,萧条旷野。金飚始吹,木叶骤下。望江上之青虹,睇城头之白马。揽秋景之茫茫,思登高而自写。客告余曰:有苏台焉,盖吴王阖庐之所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赋学指南》卷七
论首段
赋之首段,与文之起讲同,凡一题到手,必先聚精会神烹炼一段,令全题在握,阅者自觉神旺。倘一味寂寞,全不经意,何足动人。故着意首段,风檐要诀也。然起笔尤不可忽,须一矢饮羽,全力炼此数句,如起讲之擒题。观唐李程《日五色赋》“德动天鉴,祥开日华”,只此二语,遂以冠场,正宜取则。凡首段用四字句一联虚笼,再用六字句一联入题,其法尚矣。又有用四字句作两联,首联紧密者,次联略用虚笔,使两短联中亦有虚实相间之妙。得此两联,大势已极耸拔。再用六字句一联入题,然后烹炼两长联,最为合式。至起手之法,或直起,或陪起,或题前起,或对起,或翻起,或颂扬起。通段或暗笼,或明擒,或用古体。种种法门,只在学者随题运用耳。
直起  陪起  题前起  对起  翻起  颂扬起  暗笼  明擒  古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O直起
其法单刀直入,原题而起,务要简老。有高唱入云之概,古题多用此法。
唐肇垚《米颠拜石为兄1赋》:
米襄阳人品高超,学有根柢2。好古情殷,嗜奇以礼。惟怪石之嵯峨,乃订交3为昆弟4。向峰峦以举手,端因5一卷之多6;肃冠带而折腰,不为五斗之米7
注释:
1、米芾,字元章,人称米南宫、米颠。世居太原,迁襄阳,后定居丹徒。《宋史文苑传六米芾传》:“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精于鉴裁,遇古器物书画则极力求取,必得乃已。王安石尝摘其诗句书扇上,苏轼亦喜誉之。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观之。而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所为谲异,时有可传笑者。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又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
2、根柢:草木的根。柢,即根。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础。《后汉书王充王符传论》:"百家之言政者尚矣,大略归乎宁固根柢,革易时敝也。3、订交:彼此结为朋友。明叶盛《水东日记王孟端遗事》:“毘陵王紱孟端 ,高介絶俗之士,所订交皆一时名人,遇流俗辈輒白眼视之。”
4、昆弟:兄弟。《史记荆燕世家》:当是时也,高祖子幼,昆弟少,又不贤,欲王同姓以镇天下。
5、端因:端,事由,原委。西晋陆机《君子行》祸集非无端。端因是“原因是因”之意思。
6、一卷之多:《礼记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7、五斗米:《晋书陶潜传》: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鲍桂星《查客至斗牛1赋》:
龙伯之津2,谷王之壤3,有灵查焉与波下上。海月为舷,天风为桨。非桂非松,独来独往4。朝浮碧澥5,随日驭6以迟迟;夕泛银河,拂星旗7之两两8。此《博物志》9之异闻,张茂先10得之想象者也。(纱山:横空而起,劲气直达,潇洒出尘,雅与题称)
注释:
1、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旧说天河与海通连。有海边居民,见年年八月,海上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此人发奇想,立阁槎上,多赍粮,乘槎去。……至一处,有城郭状,遥望宫中有织女,另一丈夫牵牛饮水边。牵牛者惊问此人从何得来?此人问:‘此是何处?’牵牛者答:“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当知之。’此人竟不上岸,随槎复返海边,不失期。其后至蜀郡访严君平,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算年月,即此人到天河时。”相传张骞使大夏,乘槎到天河牵牛星畔。后常以“乘槎”指登天遨游,又指“飞仙”。唐宋之问《宴安乐公主宅》诗:“宾至星槎落,仙来月宇空。”
2、龙伯国:古代传说中的大人国。《列子汤问》: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钓而连六鳌。《山海经大荒东经》: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晋郭璞注:《河图玉版》曰: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而死。
3、谷王:江海的别称。以其能容百谷之水,故名。语本《老子》:“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唐 杜审言 《春日江津游望》诗:“谷王常不让,深可戒中盈。”
4、独来独往:独身往来,不与人为伍。比喻事事不与人相同。明李贽《何心隐论》:“公独来独往,自我无前者也。”
5、澥:伸入陆地的海湾。古代亦特指勃澥,即今渤海。
6、日驭:典出《庄子集释》卷八中〈杂篇徐无鬼〉。原指太阳。日形如轮,周行不息,故称。后亦指古代神话中为太阳驾车的神,指帝王的车驾。
7、星旗:星名。指参旗九星。南朝陈徐陵《关山月》诗: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此处当泛指星星。
8、两两:稀稀落落。宋王安石《次韵王禹玉平戎庆捷》:天子坐筹星两两,将军归佩印累累。
9、《博物志》:中国古代神话志怪小说集,西晋张华编撰。
10、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张华年轻时便多才多艺,受到时人赞赏。在曹魏历任太常博士、河南尹丞、佐著作郎、中书郎,西晋建立,拜黄门侍郎,封关内侯。他学识渊博、工于书法、记忆力极强,被比作子产。后拜中书令,加散骑常侍,坚决支持司马炎伐吴,战时任度支尚书。吴国灭亡后进封广武县侯,又出镇幽州,政绩卓然。后入朝任太常。惠帝继位,任太子少傅,因功拜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中书监,被皇后贾南风委以朝政,张华尽忠辅佐,使天下仍然保持相对安宁。后封壮武郡公,又迁司空。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张华被杀害,享年六十九岁。张华工于诗赋,词藻华丽。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隋书经籍志》有《张华集》十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张茂先集》。张华雅爱书籍,精通目录学,曾与荀勖等人依照刘向《别录》整理典籍。《宣和书谱》载有其草书《得书帖》及行书《闻时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O陪起
其法借他件与本题相类者陪起,贵雅切而忌俗泛。
贾洪《巢燕睇赋》:
饧箫
1乍弄,社鼓2频敲。莺流树杪,蝶醉花稍。有双双之燕子,睇一一之堂㘬。碧映前溪,春色二分未过;鸟寻旧巷,香泥数点轻抛。趁梨花寒食3之天,遥瞻故垒;借芳草江南4之地,逼抅5新巢。
注释:
1、饧箫:卖饴糖人所吹的箫。《诗周颂有瞽》:“箫管备举。”郑玄笺:“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所吹也。”
2、社鼓:旧时社日祭神所鸣奏的鼓乐。宋陆游《秋社》诗:“雨馀残日照庭槐,社鼓鼕鼕赛庙回。”指社庙内敲的鼓。清方文《元霄月邢氏诸子观灯月下》诗:“星灯原上聚,社鼓月中鸣。”
3、宋代刘光祖《临江仙春思》:小院回廊春寂寂,晚来独自闲行。画帘东畔碧云生。也知无雨,空滴枕边声。一簇小桃开又落,低头拾取红英。东风相送忘相迎。梨花寒食,到得锦宫城。
4、元代乔吉《小桃红春闺怨》:玉楼风迕杏花衫,娇怯春寒赚。酒病十朝九朝嵌。瘦岩岩,愁浓难补眉儿淡。香消翠减,雨昏烟暗,芳草遍江南。
5、抅:古同“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9 20: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