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也学时贤

清余丙照《赋学指南》注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昶《麦浪赋》:
若夫榆钱散荚,柳线垂丝。浓烟着树,暗水平池。惟来牟
1之粒粒,遍陇亩之离离2。未割黄云3于北陌,先浮翠浪于东菑4。谷雨连番,暖绉千重之縠5;梅风几阵,晴添万顷之漪。
注释:
1、来牟:三国张辑《广雅》一书的解释是“来,小麦;牟,大麦”,后人多沿《广雅》的解释。然而古今文献也有视来牟为一物小麦者也。
2、离离:《诗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 毛传:“离离,垂也。”郑玄笺:“其实离离,喻其荐俎礼物多於诸侯也。”孔颖达疏:“言二树当秋成之时,其子实离离然垂而蕃多,以兴其杞也其宋也二君於王燕之时,其荐俎众多。”
3、黄云:比喻成熟的稻麦。宋王安石《同陈和叔游齐安院》诗:缫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
4、东菑:泛指田园。南朝梁沉约《郊居赋》:“纬东菑之故耜,浸北亩之新渠。”《说文》:菑,不耕田也。按,古文从田,巛声,小篆又加草耳。不耕田者,不耕而才耕之田也。
5、縠:质地轻薄纤细透亮表面起绉纹的平纹丝织物为縠。《周礼》疏:“轻者为纱,绉者为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O题前起
其法从题前一层,纡徐1而入,所谓题前排场也。要与题有关会得机势。
鲍桂星《流云吐华月赋》:
冻雨
2初歇,空山早秋3。池边雁语,竹外莺流。三株两株之树,一间半间之楼。有吟诗者,曰韦苏州4。几阵疏风,乍辞纨扇;一帘秋雨,才上银钩。倚槛低徊,迟檐端之素魄;停琴延伫,盻屋角之晶球。时则月犹未上也,而先玩夫云影之夷犹5
注释:
1、纡徐:从容宽舒貌。汉司马相如《子虚赋》:“襞积褰绉,纡徐委曲。”
2、冷雨,寒雨。南朝梁简文帝《玄圃纳凉诗》:“飞流如冻雨,夜月似秋霜。”唐宋璟《梅花赋》:“冻雨晚湿,夙露朝滋,又如英皇泣于九疑。”
3唐代王维《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4、唐朝著名诗人韦应物,曾出任过苏州刺史,被人称为“韦苏州”。
5、夷犹:犹豫。屈原《九歌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昌光《碧筒杯1赋》:
地满烟霞,人耽泉石。渡口搴裳
2,溪头蜡屐3。吴歌缓唱,花不簪红4;邻瓮初开,筒惟借碧。十里芳尘隔断,苹花渚外曾系金羁5;三更画舫撑来,莲子塘西平铺瑶席6
注释:
1、碧筒杯: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历城北有使君林,魏正始中,郑公悫三伏之际,每率宾僚避暑于此。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鼻,传噏之,名为碧筒杯。”后以作饮酒之典。清赵翼《小北门下看荷花》诗:“带得余香晚归去,月明更醉碧筒杯。”
2、搴裳:撩起衣裳。《诗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3、蜡屐:以蜡涂木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或有诣阮孚,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色闲畅。”
4、簪红:头插红花。
5、金羁:金饰的马络头,借指马。三国曹植 《白马篇》:“白马饰金羈,连翩西北驰。”
6、形容华美的席面,设于神座前供放祭品。一说指用瑶草编成的席子。唐魏徵《五郊乐章肃和》:“瑶席降神,朱弦飨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O对起
其法开手二句,即将题字分点对起,有双峰插霄汉之势,承笔务须融浑,归并—路,乃见紧密。
陈章《风不鸣条1赋》:
风之起兮不触而起,条之应兮有动无声。察微
2祥于生植3,表静理于承平。轻摇而晓露初滴,暗袅而春鸠4转鸣。入杨园而若舞,拂花径而如迎。
注释:
1、风不鸣条: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汉桓宽《盐铁论水旱》:“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之时,雨不破塊,风不鸣条。”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2、察微:明察细微。《史记五帝本纪》:“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3、生殖:指生物。 唐 权德舆 《侍从游后湖讌坐》诗:“穠芳射水木,欹叶游龟鱼。化工若有情,生植皆不如。”
4、春鸠:鸟名,即布谷鸟、杜鹃,象鸽子,有斑鸠、山鸠等。曹植《赠徐干》:“春鸠鸣飞栋,流飙激棂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孔毓芝《谏果1赋》:
谏还余草
2,果亦分枝3。占美名于感擘4,传别种于波斯5。尝口一番,余芳尚烈;沃心几遍,得味偏迟。自岭南之撷秀,佐砚北6之清思。曩时翠颗初盈,叶惟沃若7;今日红盐8乍落,风正凄其9
注释:
1、橄榄的别名。宋赵蕃《倪秀才惠橄榄》诗之二:“直道堪嗟故不容,更持谏果欲谁从?”元王祯《农书》卷九:“橄榄生岭南及闽广州郡……其味苦酸而涩,食久味方回甘,故昔人名为谏果。”油柑的别名。梵语作庵罗、庵摩勒,义译为无垢果。又称馀甘子。宋周密《齐东野语谏笋谏果》:“又记涪翁在戎州日,过蔡次律家,小轩外植馀甘子,乞名於翁,因名之曰味谏轩。其后王子予以橄榄送翁,翁赋云:‘方怀味谏轩中果,忽见金盘橄榄来,想见馀甘有瓜葛,苦中真味晚方回。’然则二物亦可名之为谏果也。”
2、谏还余草:余:剩下来的,多出来的,多余的。草:文书的底稿。宋洪迈《容斋续笔》:吴中士人家藏其草。谏草:谏书的草稿。《三国志魏志贾逵传》“然太祖心善逵,以为丞相主簿”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逵受教,谓其同僚三主簿曰:‘今实不可出,而教如此,不可不谏也。’乃建谏草以示三人。”余草:剩下来的,多出来的。多余的文书底稿。
3、分枝:与分蘖相对,茎的生长方式,语出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下》:“昭帝始元元年,穿淋池,广千步。中植分枝荷,一茎四叶。”
4、感擘:注者疑为梵语作庵罗或庵摩勒的另一译法。
5、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也就是说波斯是伊朗的古名。
6、砚北:谓几案面南,人坐砚北。指从事著作。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十:“唐段成式书云:‘杯宴之馀,常居砚北。’”宋晁说之《感事》诗之一:“干戈难作墙东客,疾病犹存砚北身。”
7、沃若:润泽貌。《诗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朱熹集传:“沃若,润泽貌。”
8、红盐:食盐的一种。宋苏轼《橄榄》诗:“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二:“徐师川云:‘……世只疑红盐二字,以为别有故事,不知此即《本草》论盐有数种:北海青,南海赤。橄榄生于南海,故用红盐也。’”清曹寅《麦炒》诗:“油瞿焙磨出僧家,细糁红盐滴乳花。”
9、凄其:寒凉貌。《诗邶风绿衣》:“絺兮綌兮,凄其以风。”南朝宋谢灵运《初往新安桐庐口》诗:“絺綌虽凄其,授衣尚未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O翻起
其法从题之翻面,腾跃而起,起法中至能得势之法。有跌到正面作顺落者,有跌到正面作反落者,总要气足神旺,有一落千丈之势方妙。
朱襄《人情以为田1赋》:
将欲方圆
2并治,动静交修。以一人抚万国,卜万岁而千秋。则必以心为谷种,情譬田畴。务莠稂3之尽去,更螟螣4之不留。何尝舍己从人5,存畛域畦町6之见;须识深耕概种,类稻粱黍稷之收。
注释:
1、《礼记礼运》:礼义以为器,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
2、方圆:方,是规矩,是框架,是做人之本;圆,是圆融,是老练,是处世之道。
3、莠稂:稂:狼尾草;莠:狗尾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4、《诗小雅甫田之什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汉毛亨传:食心曰螟,食叶曰螣,食根曰蟊,食节曰贼。东汉郑玄笺云:此四虫者恒害我田中之稚禾,故明君以正已而去之。
5、舍己从人:舍:弃;从: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书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孟子公孙丑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6、畛域畦町:畛:一指田间小路,一指界限。畛域:指两物之间的界限。畦:田园中分成的小区,田五十亩为一畦。町 : 町:田界田间小路。町畦:田埂,喻界限、规矩、约束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熊大音《荧光照字1赋》:
将欲怡情艺圃,奋志书城。三冬史足,五夜经横。则必焚膏
2静室,剪烛残更。南油列炬,西漆3添檠。撤得金莲4,好供十年之读;吹将藜杖5,还生四壁之明。即令继晷无资,亦为爱夫邻壁6;谁说余光难借,致有取于宵行7
注释:
1、囊萤照书:晋代车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夜里照明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2、焚膏继晷:唐韩愈《 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膏,油脂之属,指灯烛。晷,日光。后以“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
3、西漆:产于西方的漆。漆实可采蜡,燃以照明。南朝梁简文帝《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徵安息,蜡出龙川。”
4、金莲华炬:金饰莲花形灯炬。《新唐书·令狐綯传》:“夜对禁中,烛尽,帝以乘舆、金莲华炬送还,院吏望见,以为天子来。”
5、太乙吹藜火:《太平广记神一刘向》: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黑衣,植青藜之杖,扣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赫然火出,因以照向,具说开辟以前。向因受《五行洪范》之文,辞说繁广,向乃裂裳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向请问姓名。云:我太一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教焉。
6、凿壁偷光: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7、宵行:虫名,即萤。俗称萤火虫。《诗·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熠燿宵行。”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萤火》:“《豳风》‘熠燿宵行’,宵行,乃虫名;熠燿,其光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伯龙《学染甚丹田1赋》:
余将游心
2乎藻绘3之工,采章4之渥。烂若云蒸,粲兮锦濯。非不见点缀之鲜妍,奚必无光辉之卓荦5。然而历久旋渝6,过时易剥。则欲炫人以朱绿玄黄,曷若博我以诗书礼乐。此之谓多文,奈之何不学。注释:
1、学染甚丹田:《说文》染,以缯为色也。学识已染丹田。
2、游心:潜心、浮想骋思、游惰之心的意思。汉蔡邕《玄文先生李子材铭》:“休少以好学,游心典谟,既综七经,又精羣纬。”
3、藻绘:华丽的文彩。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4、采章:彩色花纹。多指有彩纹的旌旗、车舆、服饰等。《左传·宣公十四年》:“臣闻小国之免於大国也,聘而献物,於是有庭实旅百;朝而献功,於是有容貌采章嘉淑,而有加货。”杜预 注:“采章,车服文章也。”
5、卓荦:超绝出众。《后汉书·班固传》:“卓犖乎方州,羡溢乎要荒。”李贤注:“卓犖,殊絶也。”晋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观羣书。”
6、《说文:》渝,变污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郑伯埙《得时禾赋》:
奚必员峤
1之山,因祗2之国(入手先作撇笔)。周疆献瑞夫三苗3,汉殿仙传乎五色。即此大地生成,小民作息(转入)。嘉种诞敷4,灵根深植。农(户+鸟)唤乃声声,秧马驱兮得得。时哉弗失,年年月耨烟耕6;得之则生,处处山玄水黑。
注释:
1、《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2、宋李昉太平御览曰:周成王时有因祗国,去王都九万里,献女工一人,善于工巧,体貌轻洁,被纤罗杂绣之衣,长袖修裾。
3、三苗:古国名。《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孔传:“三苗,国名,縉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史记·五帝纪》:“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
4、诞敷:遍布。《书·大禹谟》:“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孔传:“远人不服,大布文德以来之。”《旧唐书·韩弘传》:“况乎邦教诞敷,王言总会,百辟攸宪,四方式瞻。”
5、耨耕:泛指农活。《荀子·儒效》:“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斵削而为工匠,积反货而为商贾,积礼义而为君子。” 晋王沉《释时论》:“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肉食继踵於华屋,疏饭袭跡於耨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余丙照《记事珠1赋》:
金瓯
2望重,玉铉3权司。补惭阙衮4,理慨纶丝5。记动记言,谨慎犹多误处;事大事小,胡涂讵可为之。(反振记事之难)将欲综前后以无遗,每费非非之想;安得历始终而悉彻,用襄赞赞6之思。此珠之见宝于唐相,以事之能记于昔时也。(一笔拍正,点明题面)
注释:
1、记事珠:传说能帮助记忆的珠子。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记事珠》:“开元中,张説为宰相。有人惠説一珠,紺色有光,名曰记事珠。或有闕忘之事,则以手持弄此珠,便觉心神开悟,事无巨细,涣然明晓,一无所忘。”
2、金瓯:《梁书》:我家国犹若金瓯,无一伤缺,今便受地,讵是事宜;脱致纷纭,非可悔也。
3、玉铉:周易》卷五《鼎卦》: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又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唐孔颖达疏:铉,所以贯鼎而举之也。
4、衮阙:指帝王职事的缺失。《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闕,维 仲山甫 补之。”汉蔡邕《胡公碑》:“弘纲既整,衮闕以补。” 晋张华《尚书令箴》:“补我衮闕,阐我王猷。”《三国志魏志程昱传》:“纵令校事有益於国,以礼义言之,尚伤大臣之心,况姦回暴露,而復不罢,是衮闕不补,迷而不返也。”一说为衮衣的缺损,比喻帝王的过失。
5、《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孔颖达 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於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诏书为“丝纶”。
6、赞赞:赞助。《书皋陶谟》:“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蔡沉 集传:“思曰之曰当作日……惟日思赞助於帝,以成其治而已。”一说犹明明。孔颖达疏引郑玄曰:“赞,明也。襄之言畅,言我未有所知所思,徒赞明帝德,畅我忠言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9 20: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