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振波浪清

诗用“翻案法”:宋代诗人求异创新的艺胆与胸襟——转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536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6-19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翻案”需要诗人的“艺胆”,更见出诗人的胸次。欧阳修《别滁》:“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分别而作离声,这是常情。自古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唐人张谓《送卢举使河源》:“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管为君愁”;武元衡《酬裴起居》:“况是池塘风雨夜,不堪弦管尽离声”;白居易《及第后归觐》:“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但欧阳修却能于常情中翻出新意,化腐朽为神奇。这除了他为一代文坛领袖的艺术胆量之外,更是他旷达胸怀的自然流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536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6-19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看他的《黄溪夜泊》:“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滴岂能来。”遭迁谪本是坏事,但唯其遭迁谪,却正创造了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难得机会。“经年迁谪厌荆蛮,惟有江山兴未阑。”(《离峡州后回寄元珍表臣》)将世间不幸事,看得如此通脱,故能上下自如,潇洒应付,虽离别而不作一酸悲语。“须信春风无远近,维舟处处有花开”《戏赠丁判官》),胸襟又是何等开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536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6-19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翻案”最要紧的,还是要根据自己诗意的主旨来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536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6-19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
      北宋韩驹《代妓送葛亚卿》:“刘郎底事去匆匆,花有深情只暂红。弱质未应贪结子,细思须恨五更风。”是翻王建《宫词》的案:“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王词怨恨桃花因“贪结子”而让花片零落殆尽,桃花直恁无情!而韩诗是代妓送葛亚卿,以表达此妓对葛氏之深情为主旨,故只怨东风无情吹落花片,而不恨桃花;岂只不怨,还盛赞它“深情”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536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6-19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人思维,喜欢求异。求异,方能出新。南宋诗人周必大赋昭君曲,提出:“古今赋昭君曲,虽大贤所不免,仆矫其说,无乃过乎!”(《宋诗钞·省斋集钞:己丑二月七日雨中读汉元帝纪效乐天体》自注)这“矫其说”正是宋人思维的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536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6-19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而“翻案”法,正是求异思维的结果。南宋初程俱《谢人惠砚》(《宋诗钞·北山小集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536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6-19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句云:“虚中含默静相对,那复草玄惊世人!”自道是翻刘禹锡“端溪石砚人间重,赠我应知正草玄”的案。可知其不愿随人作后,表现了一种极强的创新意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3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317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6-19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用“翻案法”:宋代诗人求异创新的艺胆与胸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3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317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6-19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9-6-19 13:04
前代诗人在诗的内容和技巧方面,往往为后人提供了十分丰富而又可资借鉴的经验。特别是在诗为“绝胜”的 ...

  前代诗人在诗的内容和技巧方面,往往为后人提供了十分丰富而又可资借鉴的经验。特别是在诗为“绝胜”的时代,“诗料”、“诗法”几乎已被诗人用尽,正所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后人想超越他们,真是难上加难!或云宋人生唐后,乃宋人的一大不幸,即此理也。但宋人并不甘落后,他们一方面提出“无一字无来处”,从唐诗那里“拿来”许多可用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3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317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6-19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9-6-19 13:05
另一方面,为了不落前人窠臼,又提出“点铁成金”之说,宋代文人往往变唐人诗意而用之,既“夺胎”又“ ...

另一方面,为了不落前人窠臼,又提出“点铁成金”之说,宋代文人往往变唐人诗意而用之,既“夺胎”又“换骨”。于是乎,你的东西也就变成我的东西了。这正是宋人极聪明处,也是宋诗变唐诗,而又有别于唐诗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30 19: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