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征服

略说一首五律的用韵

   关闭 [复制链接]

215

主题

1110

回帖

46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38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12 18:47
赏花还葬花,累至日西斜。
征服似无数,搓跎可有些。
闲来扯诗义,死去恨篱巴。

有明一代中古平水韵的骨架还在,是现今任何一地方言都无法比拟的。包括吴语、粤语。
陈白沙若是泉下有之,也得被梅花山人等人泥古不化、阻挡历史潮流的行径气歪了鼻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1110

回帖

46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38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2-12 18:49
刚才不还承认是平水韵吗?现在又改认是打油诗了?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我对你不太了解,也可能以前打 ...

梅花山人等人为了一己之私,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只会扣帽子、打棍子、恶意删帖禁言,您这番话恐怕是说错对象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7-2-13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2-13 10:29
类似内容在别贴下好像跟过,基本同意。
我一直在试图与针叶林先生积极沟通呢。
日前推介的几位中国当代律 ...

尽早达成“九二共识”,就诗论诗,多多举证,减少相互攻击,和平共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22

回帖

4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84
发表于 2017-2-14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2-12 19:25
谢谢,其实此诗实在打油,几无任何艺术可言。
陈白沙不仅如摆渡所云,他还是岭南诗派的创始人。

陈白沙的近体诗当时全国的读书人大体上都能读,当然是按陈白沙的用韵去读,读出来也是合律的,你的则不行,纸面上合律,读出来却又不合律。打不打油则是另一回事。
这就是你们之间的本质区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1110

回帖

46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38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2-12 19:38
再明确告诉你,我是原中诗论坛百家版块的版主之一若兰1,虽与针版有过矛盾,但矛盾归矛盾,终非敌我矛盾, ...

这话倒是实情,矛盾归矛盾,背后的利益关系还是一致的,所以仍然可以联袂阻挡浩浩汤汤的历史潮流,说不过就瞎说,辩不过就滥权,无端禁言、删帖、锁沉,无所不用其极......借以维系新声旧韵之争表面上的平衡~
结果呢?结果是你的文化龙门阵与百家论坛一样不得不关门大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1110

回帖

46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38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2-12 19:51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关键是现今任何一地方言与中古平水韵及其所依托的中古读书音相较,整个语音系统都变了。变化之大超乎一般人的想像,舟已兴矣,而剑未行,这才是问题的实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7-2-14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服 发表于 2017-2-14 14:06
关键是现今任何一地方言与中古平水韵及其所依托的中古读书音相较,整个语音系统都变了。变化之大超乎一般 ...

《切韵》的注音原理允许每个字的发音随方言而各异、随时代而各异。


这个问题我反复地讲了,我们古人在编修韵书时就考虑到了传世的问题。不用管他什么音系,那些东西谁想研究都可以,我只关心平水韵的字在今天怎么读。

律诗主要是强调平仄变换的,只要今声与古声的平仄一致即可,不一致的再加一个多音的标注以便于朗读,然后再扩充一下字库就基本上大功告成了。

你非要管他古音读啥干什么?那些东西有人非要研究可以,但是与我要继续沿用平水韵的关系不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22

回帖

4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84
发表于 2017-2-14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银河系诗联总裁 于 2017-2-14 16:10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7-2-14 15:12
《切韵》的注音原理允许每个字的发音随方言而各异、随时代而各异。

呵呵,现代读书音在东西南北的人们读来也是千差万别的,后世读来亦然。陆法言没那么大本事,现代汉语正音的厘定者也没那么大本事,此类音变与陆法言等人无涉。
任何声音都有音色、调值、时值等基本属性,语言亦然。平仄本身远远不能体现其固有的音乐美,尤其是纸上平仄。
至于您个人钟爱中古平水韵,那是您的权利,只要不对广大国人尤其是读书人造成误导,尽可随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7-2-14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银河系诗联总裁 发表于 2017-2-14 16:08
呵呵,现代读书音在东西南北的人们读来也是千差万别的,后世读来亦然。陆法言没那么大本事,现代汉语正音 ...

《切韵》的注音原理允许每个字的发音随方言而各异、随时代而各异。
我这句话否认差异性了吗?律诗就按平仄去朗读就完了,你还非要让他吟唱?那现在怎么实施?换成新韵就可以实施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1110

回帖

46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38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2-14 17:10
《切韵》的注音原理允许每个字的发音随方言而各异、随时代而各异。
我这句话否认差异性了吗?律诗就按平 ...

你没否定差异性,可这种差异性与陆法言等人的所谓注音原理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事实上,历朝历代的官话亦即读书音无论谁人注音无论怎样注音,天南海北的人们读出的实际音效都是各异的,后世不同时代亦然。这绝非正音厘定者允不允许的问题,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唐诗是能读能诵能吟能唱的,起码在读书人阶层和诗者群体中是这样,现在一些人动辄妄言传承,那么起码在体现诗尤其是格律诗音乐美方面,最应该传承的就应是唐宋诗词读诵吟唱的优良传统。
当然,由于时过境迁,现阶段我们完全可以退一步两步说话,然而无论如何,诗总是要读一读的,尤其是格律诗,否则何以体现其相对其它诗体而言无以伦比的音乐美呢?
商榷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30 15: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