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也学时贤

清余丙照《赋学指南》注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O撞法
赋有本题字面属单,难于自为对仗,必须上半联另借他件作出,下半联仍就本题作对。撞起一联,共成绝对,然排偶之中,必参以侧卸之笔,方能宾主分明,无眉目不清之弊。
宋言《学鸡鸣度关赋》:
念秦关之百二
1,难起狼心2;笑齐客之三千,不如鸡口3
注释:
1、百二:以二敌百。一说百的一倍。后以喻山河险固之地。《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裴骃集解引苏林曰:"得百中之二焉。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司马贞 索隐引 虞喜 曰:"言诸侯持戟百万,秦地险固,一倍於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言秦兵当二百万也。
2、狼心:比喻狠毒贪婪的心。《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后王莽陵篡,扰动戎夷,续以更始之乱,方夏幅裂。自是匈奴得志,狼心复生,乘闲侵佚,害流傍境。唐柳宗元《贺诛淄青逆贼李师道状》:蠢尔凶渠,敢行悖乱……逞豺声以欺天,恣狼心而犯上。
3、鸡口:鸡喙。常以喻低微而安宁之地位。语出《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因琏《祈蚕1会赋》:
卜鸡骨而占年,前村罢社;赛马头
2而乞福,此地迎神。
注释:
1、祀神以求蚕事的丰收。宋陆游 《上巳书事》诗: 得雨人人喜秧信,祈蚕户户敛神钱。
2、马头娘,汉族神话中的蚕神。相传是马首人身的少女,故名。汉族民间的桑蚕传说,流传年代久远,地域广泛。据《通俗编.神鬼》引《原化传拾遗》记载,古代高辛氏时,蜀中有蚕女,父为人劫走,只留所乘之马。其母誓言:谁将父找回,即以女儿许配。马闻言迅即奔驰而去,旋父乘马而归。从此马嘶鸣不肯饮食。父知其故,怒而杀之,晒皮于庭中。蚕女由此经过,为马皮卷上桑树,化而为蚕,遂奉为蚕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元爵《龙宾十二1赋》:
为供翰苑
2驱驰,故呼之曰使;几供名流欵洽3,故命以为宾。
注释:
1、龙宾:守墨之神。唐冯贽《云仙杂记·陶家瓶馀事》:玄宗御案墨曰龙香剂。一日,见墨上有小道士如蝇而行。上叱之。即呼万岁,曰:臣即墨之精,黑松使者也。凡世人有文者,其墨上皆有龙宾十二。上神之,乃以分赐掌文官。后因用指名墨。
2、翰苑:文翰荟萃之处。唐王勃《上武侍极启》:攀翰苑而思齐,傃文风而立志。
3、欵洽:亲切融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钱智林《杏花赋》:
二分春色,香迟崔护之桃
1;十里晴霞,暖试仙人之杏2
注释:
1、《唐诗纪事》:“护举进士不第,清明独游都城南,得村居,花木丛萃。扣门久,有女子自门隙问之。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启关,以盂水至。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崔辞起,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径往寻之,门庭如故,而已扃锁之。因题‘去年今日此门中’诗于其左扉”。
2、仙人杏:《述异记》:“南海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种杏处。汉时,尝有人舟行遇风,泊此洲五六日,日食杏,故免死。”后因以“仙人杏”为杏的美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顾元熙《明月前身赋》:
种灵根
1于夙世,自然腕下生风2;绘妙景于当前,宛尔指头见月3
注释:
1、《南都赋》:“固灵根于夏叶。”
2、腕下生风。形容写字作画极快速和熟练。
3、明瞿汝稷曾集录大量禅宗的公案、语录,汇编成《指月录》三十二卷。书名中的“指月”屡见于经论,即以手指指向明月。《圆觉经》说:“修多罗(了义经)教,如标月指。”“指”喻经教中的一切语言文字,“月”喻佛法的真实义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召南《秧马1赋》:
制自雕龙之手,宛尔如生;装成名马之形,居然可坐。
注释:
1、秧马:古代农民拔秧时所坐的器具。形如船,底平滑,首尾上翘,利于秧田中滑移。宋苏轼《秧马歌引》:“予昔游武昌 ,见农夫皆骑秧马,日行千畦,较之傴僂而作者劳佚相絶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余丙照《蛙鼓赋》:
遥遥古寺,谁撞会食
1之钟;漠漠水田2,俨作插秧之鼓。
注释:
1、会食:相聚进食。《史记淮阴侯列传》:“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
2、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余丙照《人迹板桥霜1赋》:
胡为乎
2未至灞桥,忽同踏雪3;有是哉4才成葛屦5,便尔履霜。
注释:
1、唐温庭筠《羁旅》: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胡为:何为,为什么。 《诗·邶风·式微》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礼记·檀弓上》 :“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
3、灞桥踏雪:张岱的《夜航船》里记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这就是踏雪寻梅的典故。4、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5、《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O算法
凡遇数目题,莫妙于用算法。盖本题数目多少,难以实诠,必借他件数目字较定之。数目比本题多者,用除法;数目比本题少者,用乘法。乘、除算来,本题之数目自见。
徐诠《一月得四十五日1赋》:
倍花风之数
2,恰少其三;符大衍之占3,又虚其四。
譬诸六十四卦数,余十九而犹浮;窃比三十六宫
4算,加九筹5而为记。
注释:
1、《汉书食货志》云:‘冬,民既入,妇人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谓一月之中,又得半夜,为四十五日也。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也。”
2、二十四花信风:意即带有开花音讯的风候。《岁时记》曰:一月二气六候,自小寒至谷雨。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风信应之。
3、大衍之占:或者称之为春秋太卜。它的核心是:留一、二分、四揲、再三,得一爻,重复这个步骤六次,从而得到一卦。周易系辞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4、三十六宫汉班固《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5、九畴:指传说中天帝赐给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洛书》。泛指治理天下的大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卢爌《香山九老1图赋》:
使年尽符乎大舜,厥寿惟千;缘数不备于乱臣,其人则九
2
仅窥其半,指为商岭之四人
3;未睹其全,疑是河滨之五老4
缈一星于绛县,计甲子而偏多;分半数于瀛洲
5,置烟霞而亦好。
注释:
1、香山九老:指唐代白居易、胡杲、吉旼、郑据、刘真、卢慎、张浑、狄兼谟、卢贞9人,在洛阳龙门寺聚会,称香山九老。
2、舜百岁癸卯南征三苗,崩于苍梧之野”, 《史记》云:"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故其有名之臣共十位。乱臣,指古代统治者称善于治国的能臣。《书·泰誓》:予有乱臣十人。孔颖达疏:《释诂》云:“乱,治也。”
3、商岭:即商山。"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曾经向汉高祖刘邦讽谏不可废去太子刘盈(即后来的汉惠帝)。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4、五老:是神话传说中的五星之精。《竹书纪年》卷上: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有五老游焉,盖五星之精也。
5、十八学士登瀛洲。“渺一星”句不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0 05: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