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也学时贤

清余丙照《赋学指南》注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叶绍楏《春山如笑赋》:
岂其抚仙人之掌,乍惊照水芙蓉
1;将毋拈天女之花,忽现浮空菡萏2
注释:
1、照水芙蓉,即出水芙蓉:水面上初放的荷花。多以喻诗文的清新或女子的艳丽。宋洪咨夔《沁园春·用周潜夫韵》:“濂溪家住江湄,爱出水芙蓉清絶姿。”
2、汉辞典《尔雅》解释道:“芙蓉之含敷蒲也。”另《说文解字》云:“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李时珍也说,芙蓉就是“敷布容艳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吴锡麒《昆明池1织女石赋》:
岂其炉炼娲皇,青天补后
2;莫是衣披玉女,神雨来时3
注释:
1、湖沼名。 汉武帝 元狩 三年于 长安 西南郊所凿,以习水战。池周围四十里,广三百三十二顷。 以后湮没。《汉书·武帝纪》:“﹝ 元狩 三年春﹞发謫吏穿 昆明池 。”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西南夷传》有 越嶲 昆明国 ,有 滇池 ,方三百里。 使求 身毒国 ,而为 昆明 所闭。今欲伐之,故作 昆明池 象之,以习水战,在 长安 西南,周回四十里。后亦以泛指帝京附近的湖沼。
2、女蜗补天。
3、巫山神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召南《蛟毫褥赋》:
莫是潜形
1水底,本含破雾之功;盖由炼质2波中,原其招凉之义。(上半疑审,下半推原)
注释:
1、潜形:隐藏形迹。唐吕岩《酹江月》词:“水虎潜形,火龙伏体,万丈毫光烈。”明郎瑛《七修续稿·事物·戴进传》:“戴尝奔走南北,动由万里,潜形捉笔,经几春秋,无利禄以繫之也。”明张四维《双烈记·灭丑》:“天兵到此,鬼魅即潜形。”
2、炼质:提炼质素;冶炼。晋潘尼《武库赋》:“大刀寳剑,旷世绝殊;炼质于昆吾之灶,定形于薛炪之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召南《密雨如散丝赋》:
想是天孙
1织罢,散得千条;翻疑仙女缫余,遗来万缕。
注释:
1、天孙:织女。《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南斗为庙,其北建星。建星者,旗也。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织女,天孙也。案:荆州占云『织女,一名天女,天子女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长庚《天光云影1赋》:
岂此中别有一天
2,去随流水;或是处不分两境,坐看行云。
注释:
1、天光:自然的智慧之光。《庄子·庚桑楚》:“宇泰定者,发乎天光。” 成玄英 疏:“其发心照物,由乎自然之智光。”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至汤,体长专小……性长于天光,质易纯仁。”宋黄庭坚《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身闲阅世故,宇静发天光。”云影:云的影像。南朝梁元帝《夜宿柏斋》诗:“烛暗行人静,帘开云影入。”宋叶梦得《满江红》词:“云影淡,天容窄。晓风漪十顷,暖浮晴色。” 宋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清王韬《六合将混为一》:不审倚伏之机,不明顺逆之故,是犹酼鸡处瓮,别有一天,夏虫语冰,莫知其候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O释义
释义者,解释题中字义也。盖字面固宜醒豁,字义尤贵疏清,其法自欧阳公《秋声赋》中得来。须上用一句注定,下复以一二句申明之,总要抉出精义,方能动人,不然徒形敷衍耳。
姚颐《磁石引针赋》:
石者核也,气凝精
1而为核;磁者慈也,母招子以为慈2
注释:
1、凝精:谓凝合精华。道家特指凝聚真神。唐孟郊《寒溪》诗:“凝精互相洗,漪涟竞将新。”《云笈七籤》卷一○四:“五德合庆,六气凝精。分真散景,保遐固龄。”《云笈七籤》卷七四:“沐浴平旦,正心向东,凝精厉魂,上帝五公。”
2、慈:形声。从心,从兹,兹亦声。兹的意思是草木茂盛,兹与心合起来的意思是有帮助人茁壮起来之心。本义:有助人之心。同本义,《说文》慈,爱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士彦《秋末晚菘1赋》:
菘有取于松焉,后群芳而独茂;秋之为言揫2也,出老圃而不枯。
注释:
1、晚菘 :秋末冬初的大白菜。《南史·周颙传》:“ 文德太子问顒 菜食何味最胜。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2、揫:“揫敛九薮之动物。” 束。 细小。 固。 古通“揪”:“忍终教束手囹圄,急提防劈面揫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甡《太极图赋》:
极者至也,犹极星极辰,无可越其范围
1;太者大也,犹太始2太初,莫能拘其形迹。
注释:
1、范围:《易·繫辞上》:“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 韩康伯 注:“范围者,拟范天地而周备其理也。”孔颖达疏:“范谓模范,围谓周围……言法则天地以施其化。”《周书庾信传论》:“故能范围天地,纲纪人伦。”
2、太始:天地成形之始。《列子天瑞》:太始者,形之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严荣《文露沈武露布赋》:
沈之为言默也,聚而不散,如石髓1之中含;布之为言陈也,酌而不穷2,仰天浆之下注。
注释:
1、石髓:即石钟乳。古人用于服食。也可入药。《晋书·嵇康传》:“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飴,即自服半,餘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南朝梁沉约《游沉道士馆》诗:“朋来握石髓,宾至驾轻鸿。”清魏源《黄山》诗之四:“老松生空山,一物无可恃。得天惟云液,得地惟石髓。”
2、无穷尽;无终极。《老子》:“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惟工匠之多端,固万变之不穷。”刘勰“酌奇而不失其真,翫华而不坠其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元梅《霜钟赋》:
盖霜之为气凝也,感乎阴1而至斯有色;钟之为言动2也,应乎秋而金乃成声。
注释:
1、《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注:“春女感阳则思,秋士见阴而悲。”
2、东汉·许慎《说文》:钟,乐钟也。杨树达曰:“钟者,可捶之物。”莫非此句从此可捶之意思化出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0 02: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